2003年,贝类市场价格一路走俏,海晏镇的泥蚶、青蛤等水产品的价格,从1997年的4100元1吨飚升到了14000元,价格的持续高扬,使得海晏镇的老百姓们纷纷搞起了浅海滩涂养殖。
何站长:“特种水产品涨价,涨价了以后呢,我们成千成万人到滩涂上去搞泥蚶,因为泥蚶呢,40元钱一市斤,80元钱一公斤,像挖黄金一样的。”
然而,正当养殖户们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贝类养殖上,想大挣一笔的时候,2004年,不知什么原因,青蛤等贝类水产品大面积死亡,海晏镇滩涂养殖直接经济损失达6000多万元,当地老百姓至今想起都心有余悸。
章武荣:“堤岸上面都翻着臭味,就是人跑着得捏着鼻子。”
村民2:“有的贷款投入的,投入当时大家都想赚一点,可是亏了。”
村民3:“我损失了10几万,我们兄弟两个损失了10几万。”
村民4:“多的可能要达到30多万,20多万的是比较多的。”
记者:“是不是把一年的投入都赔进去了?”
村民4:“把一年的收入不够,要多年的积累全部都赔进去了。”
在这之前,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很多养殖户都把自己多年在滩涂养殖上赚到的钱,又再次地投入进去,灾难的发生使很多人都血本无归。而在这场波及众多的灾难中,宋鹏鸣养殖的贝类却安然无恙。
章武荣:“宋鹏鸣那边地形跟我们这边不一样,他那边特别高。”
丁学新:“赤潮来了以后,它外面有迹象的。”
那么,为什么宋鹏鸣的贝类可以逃过这一劫呢?他的地形和别人又有什么不同?
我们去采访的时候,宋鹏鸣由于临时有事去南京,没能采访到他,但是了解当时情况的章武荣为我们介绍到,宋鹏鸣当初采取的是高涂蓄水养殖,这种养殖方式虽然资金投入大,但是比低涂养殖的风险却要小的多。
章武荣:“高涂这个投入相当大,但是风险它不比这个低涂高,因为它这个蓄水养殖,它这个可以控制的,可以人力可以控制的,这个低涂养殖不好控制的,它任其自然。说今年好的就收成就好的,明年收成不好,它是涉及海水污染什么东西的,它就基本上就完蛋。”
海晏镇的浅海滩涂养殖正搞的红红火火的时候,宋鹏鸣也想发展低涂养殖,然而,原本就不多的低涂资源早就被别人承包完了。眼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却没有地可以承包,宋鹏鸣受朋友章武荣的启发,把眼光瞄向了周围的高涂。
章武荣:“我说你这样子,你就搞高涂,这个高涂你先不要搞规模大,你先搞100亩,200亩试试看,他当时搞了150亩。”
高涂是指海堤外紧靠海堤的地势较高的高潮区,那时,海晏镇的高涂还没有被开发利用,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宋鹏鸣整理出150亩,挖塘垒坝,用水泵将潮水抽进池塘,试养起了文蛤等贝类水产品。
章武荣:“当时那个时候,想不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