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米多。要把这么沉的身体升到空中,确实是一件难事,因此鸵鸟的庞大身躯是阻碍它飞翔的一个原因。鸵鸟的飞翔器官与其他鸟类不同,是使它不能飞翔的另一个原因。鸟类的飞翔器官主要有由前肢变成的翅膀、羽毛等,羽毛中真正有飞翔功能的是飞羽和尾羽,飞羽是长在翅膀上的,尾羽长在尾部,这种羽毛由许多细长的羽枝构成,各羽枝又密生着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上有钩,把各羽枝钩结起来,形成羽片,羽片扇动空气而使鸟类腾空飞起。生在尾部的尾羽也可由羽钩连成羽片,在飞翔中起舵的作用。为了使鸟类的飞翔器官能保持正常功能,它们还有一个尾脂腺,用它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变形。能飞的鸟类羽毛着生在体表的方式也很有讲究,一般分羽区和裸区,即体表的有些区域分布羽毛,有些区域不生羽毛,这种羽毛的着生方式,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鸵鸟的羽毛既无飞羽也无尾羽,更无羽毛保养器——尾脂腺,羽毛着生方式为全部平均分布体表,无羽区与裸区之分,它的飞翔器官高度退化,想要飞起来就无从谈起了。
那么为什么鸵鸟的飞翔器官会退化呢?这要从鸟类的起源说起。据推测大约在两亿年前,由一支古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具体哪一种爬行动物是鸟类的祖先,尚无定论。随着鸟类家族的繁盛以及逐渐从水栖到陆栖环境的变化,在适应陆地多变的环境的同时,鸟类也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变化,出现了水禽如企鹅、涉禽如丹顶鹤、游禽如绿头鸭、陆禽如斑鸠、猛禽如猫头鹰、攀禽如杜鹃和鸣禽如
喜鹊等多种生态类型,而鸵鸟是这么多种生态类型的另一种类型----走禽的代表。长期生活在辽阔沙漠,使它的翼和尾都退化,后肢却发达有力,使其能适应沙漠奔跑生活。自然法则是无情的,只能适应而不可抗拒。如果鸵鸟的老祖宗硬撑着在空空荡荡的沙漠上空飞翔,而不愿脚踏实地在沙漠上找些可吃的食物,可能早就灭绝了。退一步讲,如果大自然最早把鸵鸟的老祖宗落户在树林里而不是沙漠上,鸵鸟也许不会成为不会飞的鸟类,但也许它也不会称之为鸵鸟了。
哺乳动物的优势
哺乳动物在繁衍生产上的优势在于,母乳为后代提供了养分充足且易于被消化的天然优质婴幼食品,从而有效地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而无效的繁殖数量也随之相应降低,初生的幼小生命不再会因自然灾害和恶劣的气候环境而缺吃少喝,母亲体内的脂肪足以维持小型“乳汁厂”的开工投产。动物的乳汁含有蛋白质、脂肪、乳糖、钙、碳酸氢钠、镁、氯、钾和多种矿物质,还含有维生素和激素。其中海豹和灰鲸的乳汁最富有营养,其脂肪含量高达53%以上,因而一头小鲸每天竟能靠乳汁增重100千克。野兔每周仅给小兔喂二三次奶就足够了,原因是它们的乳汁中含有25%的脂肪。
同吃同住的家庭生活模式,使幼小的哺乳动物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更加速物种的进化速度。哺乳动物在家庭生活的圈子里不仅养育和护卫自己的后代,更注重培养后代的觅食和自身的防卫御敌能力。食物结构的改善促进了大脑的发展,从而使哺乳动物能够将智能和经验代代相传,长久受益。
水下哺乳动物的呼吸方式
水生哺乳动物能长时间在水下活动而又不至于缺氧。它们是如何解决呼吸问题的呢?通常情况下,血红蛋白作为一种血液与氧结合的特殊物质具有两种特性:在血液流经肺部时,能及时高效地与氧结合,即每毫升血液可结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