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黎县以貉、狐、貂为主的毛皮动物养殖规模得到了迅猛发展,全县养殖专业村达160个,近4万农户、10余万人从事毛皮动物养殖及其相关行业,养殖总量已达750万只,预计2006年可出栏毛皮动物500万只,创产值20亿元,农民人均养殖毛皮动物纯收入将达到3000元,毛皮动物养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渠道。为充分发挥该县毛皮动物养殖优势,形成规模效应,昌黎县政府因势利导,采取积极行动,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技术服务等措施,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毛皮动物养殖基地。
一是政策扶持。县政府出台了八项措施,明确规定畜牧用地均视为农业用地,并在用地、用水、用电、用粮等方面给予优惠,降低了养殖成本,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二是科技引路。通过举办培训班、电视讲座、发放资料光盘、入户指导、赶科技大集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的养殖户传授毛皮动物养殖科学技术,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科技生产水平,目前培训人数已达3000余人,解答养殖技术难题1500多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2000册、光盘500套。三是完善标准。制定了《养殖管理技术规程》、《繁殖技术规程》,规范了五大项十五小项的标准体系。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毛皮质量。四是更新品种。从改善、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入手,集中推广先进品种改良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今年引进芬兰原种狐400只,全县狐人工授精站达73个。同时购置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检测设备,为养殖户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解剖、化验等技术服务。五是典型带动。合理做好养殖小区的总体规划,以荒佃庄乡、刘台庄镇、茹荷镇、新集镇、团林乡、泥井镇和大蒲河镇7个乡镇为典型,积极建设毛皮动物养殖示范基地,发展示范专业村、户。目前,发展示范专业村已达20个,示范专业户1750个,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格局。六是项目推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谋划皮毛市场、深加工项目,使养殖业向产、供、销、加一体化的联合集团型经营方向转变,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 在县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昌黎县的皮毛产业蓬勃发展,产业优势明显,养殖规模日益壮大,养殖数量已占全省总量的38%,成为全国第一大皮毛动物养殖县。11月16日,昌黎县被中国农学会特养产业协会授予“中国养貉之乡”和“中国毛皮产业化基地”。占地140亩的昌黎皮毛交易市场也已正式投入运营,该市场依托全县庞大的毛皮动物养殖量,一期投资1000万元,布局分活体交易区、皮张加工区、仓储区、皮毛交易区、商贸服务区、市场管理区等六大功能区,预计年交易量可达2000万皮张,实现交易额80亿元,皮毛市场的建成搭起了客商与养殖户的规范交易平台,使交易更加透明,标志着昌黎县皮毛交易转入了市场化交易、规范化管理阶段,填补了该县一直以来没有毛皮交易市场的空白。
(首发子站:秦皇岛市昌黎县商务之窗)
(首发子站:河北秦皇岛商务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