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5年特色养殖业市场状况,今年满洲里市及时调整特色养殖业发展思路:继续加大水貂养殖、稳步发展养狐业,即进一步扩大水貂的养殖规模,促进养貂业发展;着重引进优良种狐,提高狐狸品种质量。
一、发挥典型作用,辐射带动特色养殖业发展
扎区灵泉淑丽特种动物养殖场于2003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以蓝狐特种养殖为主,主要从事良种狐繁育,是目前扎区唯一一家有资质的芬兰狐育种场,也是蓝狐引进改良育种基地,同时是“国家948蓝狐改良育种项目”在我市的唯一承担企业,先后被市劳动与保障局、扎区就业局、扎区农牧林水局授予就业与再就业基地、再就业标兵等荣誉称号。在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下,该场从最初饲养2只狐狸已发展到2005年500余只的饲养量,其中存栏公狐70多只、母狐70多只的饲养规模,出售种狐180只、皮兽约200只,并配备了1000多套养狐笼具,建有改良站等配种设施,总资产达20余万元;同时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帮助下,完成场院围墙的圈建工作,使该场占地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目前,该场狐饲养量达到400多只。
在发展狐狸特种养殖、不断扩大饲养规模的同时,淑丽特种动物养殖场每年都要无偿举办特养技术培训班,把自身积累的饲养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饲养户,积极为扎区、东湖区、甘枝花、大雁、嵯岗等旗县养狐户改良狐品种、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3年多累计改良母狐2000余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饲养场发展与农牧户增收的双赢目标,成为扎区灵泉狐养殖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良种狐繁育场,为带动地方及周边地区特色养殖业发展和养殖户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淑丽特种动物养殖场准备成立种狐纯繁基地,逐步实现狐狸的精养、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出售种狐为主营方向。为此,今年淑丽特种动物养殖场计划再引进芬兰原种狐10—20只,但存在着资金缺乏这一突出问题。
二、加强市场分析,促进特色养殖业稳步发展
毛皮动物养殖发展成为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增加收入的新途径,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同时,狐、貂等特色养殖业是我市农牧业产业化主导产业——裘皮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狐皮市场多年保持稳定、狐皮价格持续看好的形势下,呈现较快的发展速度,截止2005年狐饲养量达到了3万余只,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目前,狐饲养量近5.8只,貂饲养量达到2万余只。
有关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养狐业在大幅扩群后,饲养量已超过了市场需求的临界线,皮张销售市场出现滞销现象,皮张价格有所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发展不均衡,养殖品种与数量失调。由于毛皮动物宏观调控力度不足、管理界限不清,使貂、狐饲养业发展不均衡,出现了貂、狐等特色养殖品种与数量失调现象。据有关专家提示,最适宜的貂、狐和其他毛皮动物的饲养比例为6:3:1,而目前我国貂、狐的饲养比例为1:1.5,我市貂、狐的饲养比例是1:3;二是品种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市养狐人数的增加,种源缺乏日趋严重,养殖者基本上是以出售种狐为主,因而不管狐的大小、质量好坏,尽可能留做种狐进行繁殖,造成种狐品质严重退化;同时原种狐价格相对过高,饲养者缺乏资金,无法引进品质优良的原种狐,难以进行品种改良,致使种狐品质退化、狐皮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降低,给我市养狐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三是加工能力差、产销脱节现象严重。当前,我市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严重缺乏,农畜产品普遍存在加工能力差、加工档次低的问题,内销外销的多是初级产品,难以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同时,由于毛皮动物的养殖者多是农牧民,普遍存在分散饲养问题,与毛皮收购商、裘皮加工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方式,使养殖、加工、销售严重脱节,难以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妥善解决问题,普遍提高狐狸品质质量
根据当前养狐业市场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养狐业不宜盲目扩群,如果养狐规模继续扩大,这种貂、狐养殖比例失调的现象将更加突出,必然会导致狐皮价格的下滑,因而应在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上做文章。淑丽特种动物养殖场的发展方向就是发展精养、提高狐的品质。针对淑丽特种动物养殖场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缺乏问题,我办会同市财政局在调查了解该特养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就该场申请贷款扶持有关事宜详细咨询了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等相关部门,积极为特养场种狐引进资金困难进行协调,并形成调研报告向市政府进行了及时反馈,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养狐业符合满洲里市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是裘皮产业的重要部分,对此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鉴于淑丽特种动物养殖场存在的贷款困难(缺乏相应的贷款抵押物),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种狐引进资金问题,并以科技项目扶持该场8万元资金,帮助该场引进优质种狐,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