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的能力。用卡巴金马培育出的锡林郭勒马,继承了卡巴金马和蒙古马各自的许多优点。
我国还有一些杂交马种,如张家口北部的马种,也称张北马及内蒙古哲里木盟所产的科尔沁马,这些马种中,含外液的比例不一:有的马含外血达到50%,有的却含外血很少,品种很不一致,品种也十分不稳定。这些马中有的在全国的竟技体育比赛中都有过良好的表现。但是这些马种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标准。
我国马种中,有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两类,目前还没有育成品种、所谓育成品种,是指这类品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育种过程中采用了高水平的生产技术,利用品种间的杂交方法,经过有计划的选种选配,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培育出的品种。它的特点是体格高大,外貌整齐,遗传稳定,工作能力已达到专业化水平。如英纯血马,阿拉伯马,奥尔洛夫马等。
我国现代马种的培育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在历史上由于经济和战争上的原因,我国国产的许多地方马种中或多或少地混入了一些西亚马种的血液。但马种的改良从总体上看是无序的。真正有计划的进行育种工作则始于江苏的句容马场。
该场有内蒙古锡林郭勒马200匹,又从青海选优母马作为基础母马,并托英商向伊拉克购买纯种阿拉伯种公马6匹,母马4匹,又在上海马商及跑马场中购得澳大利亚产英纯血马的半血马种20多匹,准备有计划地改良中国马种。可惜这一计划毁于日军的炮火,马场的一切设施也因战争而毁于一旦。继句容马场后,桂系军阀在广西创办了"第五路军种马场",接着,广东出现了"第一集团军畜种场。"这三个马场对中国马种的改良计划,是现代中国历史上对马种改良有据可查的一次行动,但因社会动荡,战事频繁,马种改良的计划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抗战后期,美国向中国出售了26匹摩尔根马,16匹夸特马,当时的美国新闻界为此事进行了报道。这些马分别安排在岷县和崇明种马场。也是由于战争的原因,用美国马种改良中国马的计划也失败了。
解放后,我国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大批从前苏联进口马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马种改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培育品种相继出现,但是,由于和平时期的到来,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培育马种的目标,是从经济上所用挽马或兼用马种为主。马第一步是退出了战场,第二步是逐步推出了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场所。所以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是中国的马种不完全适合竞技体育用马。从现在开始,到下个世纪,我们又一次面临着改良马种或直接引进国外专业用马在国内育种的任务根本的变化。
蒙古马现在仅限于生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
蒙古草原是世界马匹起源、进化和驯化的中心之一。马在几千年前已被驯化为家马。由于内蒙古草原横跨我国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从东到西有着较大的差异,海拔从700米到1500米,雨量由400毫米减少到150毫米,由东向西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个不同的草原类型。这就自然地构成了马匹的三个生态结构。这种自然环境使蒙古马存在着不同的类群,如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百岔铁蹄马等。
蒙古马体态结实、粗糙,头较重、额宽、四肢粗壮,蹄质结实,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蒙古马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乌孙国出良马,至少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后来汉代又得到大宛马,分别称为西极马与天马。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许多哈萨克马随同分布于西北一些省、区。因此,我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多少有一些血缘关系。
哈萨克马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显刀状和外向。我国后来混入外血而培育出的伊犁马就是以哈萨克母马做为基础的。
以上两个马种是我国马种中的地方品种。我国的马种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地方品种,如蒙古马,哈萨克马;二是培育品种,如内蒙古的三河马种和新疆的伊犁马等。
地方品种是指在一个地区,这类马匹一般生活在粗放的环境条件下,终年栖息于天然草原,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自然选择对它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为的作用较小,故而保留了原始马种的特点。这类马体质强,抗病能力强,有很强的适应性,不苟求饲养管理条件,一般体格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