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前,全国人工饲养的麝至今仍未超过2000头,根本无法满足我国医药工业对麝香的需求。
国家在发展人工养麝的同时,开展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批准投入使用,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对人工麝香认识的不同,人工合成麝香仍未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目前中药材中使用的还主要是野生麝香。根据最保守的估计,我国中药行业需要麝香1000千克,按一头公麝产香10~20克计算,需要捕杀5万~10万头公麝才能满足需要,而用现在这种不加选择的捕杀方法,大约要捕杀15万~30万头麝才能获得所需的麝香。
如此看来,我国的野生麝资源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人们只有两个选择:若继续按目前的方式使用野生麝香,必然使现存的麝资源进一步下降,乃至灭绝枯竭,最终失去这一宝贵的中药资源。若立即停止猎杀野生麝,加上有力的野外保护,还可以在若干年后恢复到一定的资源量,结合科学的管理,使之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麝资源还有没有恢复的希望
我国历史上,不加保护地滥用野生动物药材,造成动物灭绝的例子很多。这方面有过的教训也很深刻。
麝会不会走与它们相同的道路,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国麝资源原本相当丰富,东起安徽、西至西藏,北起新疆、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南至广东、广西北部,都有麝的分布。据《旧唐书·地理志》和《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进贡麝香的州郡就有40多个,遍布陕、川、晋、鄂、宁、冀、皖、豫等中国大半个地区。只是由于近几十年来过度的猎杀,野生麝数量和麝香产量才不断的下降,进入20世纪70~80年代,我国传统的中医药逐渐从“郎中”开药方消耗药材,发展到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中成药,麝香的使用量急剧上升,加上对其药用价值的研究开发不断取得进展,麝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大批成药出口国外。物以稀为贵,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短缺造成麝香价格高昂,更使偷猎活动有增无减。猎捕手段的更新,更加速了许多地方野生麝的灭绝。这种局面延续至今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倘若再不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以扭转,那么不用多久,麝就会招致与高鼻羚羊、梅花鹿、虎同样的命运。
解伶还需系铃人。野生麝的急剧减少因人而起,它的救护自然取决于人。只要人们认识端正、措施有效,恢复野生麝资源并不是没有希望。
我国有麝资源保护得比较好的自然保护区,如甘肃兴隆山保护区。实践证明,采用封山育林的方法,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杜绝各种形式的偷猎活动,麝资源的逐步恢复是完全可能的。
积极开展人工养麝,也是解决麝香资源极其短缺的一条途径。我国从1958年开始进行人工养麝,已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只是由于科技力量投入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才至今未有大的发展,全国存栏数一直在1000~2000头徘徊。如果集中力量,采用灵活的管理体制,人工养麝一定会取得进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