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我国皮毛产业大县———河北枣强,皮毛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了该县的一张名片。皮毛产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在哪里?下一步枣强皮毛产业发展的重点又在什么地方?3月22日,记者专赴枣强进行了采访。
据记者了解,枣强大营镇是我国裘皮业的发祥地,当地所产裘皮史称营皮,曾长期作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海外,在业内和海外多少年来都是“盛誉”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来,皮毛产业在枣强县得到了更大更快的发展,那么,皮毛产业为何能成为枣强县的一张名片呢?县领导对此进行了如下概括:
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枣强皮毛产业的年产值已达80亿元,上交税金2.3亿元,均占全县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的70%以上。皮毛业不仅成为了枣强县经济的支柱,而且也成为衡水市乃至河北省重要的区域特色产业之一。
惠农增收。全县现有皮毛加工摊点1.1万个,共带动全县8万农民从事皮毛产业,占全县总人口38万的21%,带动周边5市县500多个村庄从业人员达30万人,以大营为中心,形成了方圆百里的皮毛经济圈。在枣强,现有101个皮毛专业村,这些专业村里90%以上的农户都从事皮毛产业。皮毛从业农户年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而同期枣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为3691元。
颇具规模的加工集散地。年可生产裘皮服装60万件、皮张上亿张,主要生产经营生皮、熟皮、半成品、裘皮服装、裘皮饰品、剪绒、工艺品等七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
高速增长的对外贸易。近几年出口额连续几年呈几何倍数增长,2005年皮毛产品出口额为8亿美元,占全国皮毛产品总出口额19亿美元的42%。
繁荣的市场交易。大营拥有聚宝展厅、生皮市场等大型皮毛交易市场,每天客流量1.5万人,高峰时可达10万人,日平均成交额150万元以上。刚刚落成的中国大营皮草交易中心,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是国内一流的毛皮专业交易市场。
当然,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上,枣强皮毛产业的这些优势还是不够的,正如枣强县领导所言:在拥有诸多优势的前提下,枣强皮毛产业还有许多不足,需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来改进和完善,如产业链条不够完整、规模大而不强、如雷贯耳的裘皮服装品牌偏少等等。
枣强县县长邢少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枣强皮毛产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实施“营皮北扩”战略,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品品牌。即围绕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完善建设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中心,规划建设生皮市场,促进皮毛业向养殖、销售两头延伸,增强皮毛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引进力度,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款式和种类,强化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扩大市场占有率,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力争到2008年,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家,超百万元的达到50家,并培育国家级名牌3个、省级名牌10个。让皮毛产业这个枣强县的名片更响、更靓、更时尚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