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厘米,宽12厘米,重量达1千克。它的主要食物是一些对热带作物有害的昆虫。19世纪,西印度群岛的热带作物被害虫侵袭,这种大蟾蜍被调运到那里,它们在那里捕食、繁殖,把当地的害虫消灭得干干净净。20世纪30年代,人们曾经把150只大蟾蜍用飞机运到夏威夷群岛,用来保护那里的甘蔗田。几年中大蟾蜍很快繁殖起来,并且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以后,这些在夏威夷岛繁殖的大蟾蜍的后代,被人们运送到菲律宾、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有热带作物生长的地区,大蟾蜍同样表现出色,创造了消灭害虫的光辉业绩。
了解癞蛤蟆对人类所作的好事,应该对它的印象有所改变吧?其实它皮肤上的疙瘩只是一些能分泌粘液的皮肤腺体,这样能使皮肤经常保持湿润,有些疙瘩可能还有分泌毒液的作用,主要用来对付害虫。在蟾蜍的耳后有一个腺体,可以分泌一种叫蟾酥的物质,蟾酥可加工制成药品。
天蓝色的青蛙
顾名思义,“青蛙“的表皮应当是青绿色的,当然也有不少青蛙是棕灰色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美丽的天蓝色居然会成为青蛙的外衣。有一种尖鼻蛙,当春天降临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它也像人们要脱去冬衣换上春装一洋,换上它所专有的春季时装——一种特别的发情体色。但这天蓝的体色只有当它在水中的时候才显现出来,一旦出了水,它的身体色泽又还原到它的本来面目——并不十分精采的棕灰色。
事实上,在动物王国中,刺鱼、斗鱼类(观赏鱼)和其他不少动物,在繁殖阶段的发情期都有类似于尖鼻蛙这样的体色变异的生理现象。敏蜥原本是灰棕色的,可一到春天它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鲜绿色,并且在整个繁殖期内部能保持着这种色泽鲜活艳丽的形象。
毛蛙的“皮袄”
长毛的动物一般都是哺乳动物。蛙类从来就是无毛的主儿,然而非洲的加蓬国度里,却生长着一种胸部和四肢长毛的毛蛙。
毛蛙为什么穿上了“皮袄”,难道是为了御寒吗?其实,别说地处热带的加蓬无需御寒抗冻,就是生活在欧洲和靠近北极地区的蛙类也没这种“毛皮”装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奇特的“毛皮”,才看出了它的原形。原来那些长毛不过是皮肤上的突起物,起着鳃的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水陆两用呼吸器。人们还发现只有雄性才长毛,这是因为每逢繁殖季节雄蛙要耗费大量的体能,若没有这些“体毛”助一臂之力,毛蛙就会呼吸困难,体内缺氧,无法满足其特别时期的生理需求。
青蛙的怪癖
青蛙无毒、便于饲养,是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以及活体试验的上佳物种对象,但它也有一个怪癖,即必须以活物充饥,否则就会绝食。造成这一怪癖的原因并非青蛙挑食,而是它的眼睛根本就看不见不能动的食物。对于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青蛙却视而不见,如同坐在出了故障的电视机前一样,只看灰蒙蒙的一片。一旦有什么活物从这一灰色的屏幕前掠过,倒是休想逃出青蛙的大眼,因此,青蛙对于运动中的猎物往往是十拿九稳,手到擒来。
青蛙作为两栖动物,当它的祖先在很久以前由水中爬上陆地时,就失去不断观看世界的视力,再加上它们接收声音和气味信息的器官也未能很好地适应由水中到陆地的环境转换,不得不靠视觉功能来获取食物,并且留下了一个“见动不见静”的终生遗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