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说,美国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在一所大学里举行讲座时,发出了一个惊人之语:恐龙,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且现在,它们正在天空飞翔!此论一出,举座震惊。
其实,这是继七十年代古生物学界爆发的那场论战的延续。当然也是罗伯特·巴克毕生研究的最终成果。
国际古生物学界在本世纪后半叶,围绕着恐龙是不是热血动物、恐龙是否灭绝展开了一场论战。认为恐龙不是变温的冷血动物而是恒温的热血动物这一学说的提出,改变了古脊椎动物学上的许多陈旧提法。有研究者认为恐龙并未灭绝,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由此提出鸟与恐龙在分类学上应列为同一个纲。此外,对恐龙的生态及生活习性也提出了新的看法。难怪有人说,热血恐龙理论的出现,是古生物学上的一场革命。
其实,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恐龙”这一名称最早是由英国的古生物学家欧文(1804—1892)在1842年创建的。欧文在创建这一名称时,主要想概括当时已被发现的一些个体较大,样子有点叫人可怕的像蜥蜴一样的古代爬行动物,他把它们叫做“恐怖的蜥蜴”(Dinosauria),我国的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最初把它译为“恐龙”。
一、恐龙是哺乳动物?
人们把恐龙描绘成像蜥蜴那样的动物这种观念为恐龙的灭亡提供了口实:在物种演变的竞争中,恐龙因其懒惰、迟钝,总之因为它是低级动物而输给了哺乳动物,于6500万年前灭绝了。
这种观点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在人们的看法和科学家的见解中占支配地位。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罗姆在研究了一块1964年出土的恐龙化石后向传统学说发出了挑战,他认为,恐龙非常善于捕杀猎物,因此,它必定是一种动作非常敏捷、非常活跃的食肉动物。
1969年他大胆地提出了看法,反对把恐龙看成是冷血和呆头呆脑的爬行动物。
作为学生的巴克,认为老师奥斯特罗姆言之有理,决定对恐龙的生活方式亲自进行调研。
巴克以分析耶鲁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恐龙标本作为对恐龙这方面研究的开始。恐龙的标本那时都做成像蜥蜴:前脚都向外张开,长着一个拖地的大尾巴。在他完成为期两年的对恐龙解剖学研究时,他深信标本的这种姿态是完全不对的。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恐龙跟大象等其他大哺乳动物一样是哺乳动物,恐龙也跟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能够调整体温,动作迅速。
这一个还在引起争论的观点马上就赢得了支持者,他们认为这也是一个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想法。它提出了一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并展示了一些新的启示,像异军突起般给人们揭示了恐龙是一种完全崭新的形象。
与此同时,巴黎大学的里克莱通过完全是另一种的途径,几乎与奥斯特罗姆同时独立地作出了相同的结论。里克莱在研究了多种典型的化石和现代动物骨骼的内部构造后,于1969年提出,从生理学上来看恐龙更近于哺乳类动物而非爬行类。他强调指出,恐龙骨骼很像哺乳动物的骨骼,而非常不同于冷血的爬行类和两栖类,可能就说明它们是热血的。
1968年获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的罗伯特·巴克对这种新的思想作了全面的探索,他在《发现》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进一步提出:“如果恐龙真是行动缓慢的一堆冷血的肉,那末它怎能在数百万年中征服那些行动迅速的温血动物呢?”
由此,他挑起了一场关于恐龙是温血动物还是冷血动物的大辩论。
二、恐龙是温血动物?
尽管这场辩论引起传媒对恐龙见解的注意,但巴克的论点,就像他后来的许多工作一样,没有被他的同行们轻易地接受。事实上,他关于恐龙是温血动物或吸热动物的理论,使他成了少数派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