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一中学张老师反映:近日我到西区一家大型花鸟市场,发现场内不少
水族馆在出售一种叫“
清道夫”的鱼。据说它能吸食鱼缸内的残留垃圾,保持水质清洁,因而十分畅销。可据了解,“清道夫”鱼即原产南美洲,专吃鱼卵、鱼苗的下口鲇。一旦逃逸,由于缺乏天敌制约,将会发展为种群而严重危及本地鱼类。该鱼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已泛滥成灾,致使当地不少“土著”鱼断子绝孙。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摊主、顾客,还是市场管理人员都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
事实上,外来物种在我国适应环境后迅猛繁殖,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层出不穷,水葫芦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希望社会各方加强生态安全意识,积极预防外来生物“入侵”。
东华大学学生小任反映:如今养
宠物的同学不少,可有些同学竟迷恋上了蜘蛛、蛇蝎、蟑螂等“另类”宠物。如同学小黄就在网上花60元买了一只来自非洲的“巨型嘶声蟑螂”;同学小刘则花200元在网上购得一只
智利红玫瑰蜘蛛。
这些外来“另类”宠物是否源自正规渠道?是否携带病菌和传播疾病?一旦逃窜至野外,是否会影响本地生态环境安全?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希望有关方面不仅要大力宣传,还要切实加强包括网络交易在内的各类管理,尽量杜绝生态安全隐患。
记者随访:“另类”可能不是“善类”
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笔者进行了走访。
武宁路上的一家花鸟市场,水族馆内的一些鱼缸壁上,吸附着不少近30厘米长、通体发黑的鱼。据摊主说,这些扁嘴尖尾、腹部平坦的黑色鱼类外表虽丑,但能吃鱼的粪便和其他残留垃圾,是清理家庭鱼缸的“清道夫”。尽管摊主不断热情介绍,可当笔者问及产地及来源渠道时,摊主大多支支吾吾。
一位售
龟的女摊贩告诉笔者,她贩卖的龟都来自国外:黑色背甲,甲缘呈锯齿状,远看非常像鳄鱼的是来自美国的鳄龟;头顶两侧有两条红色粗条纹的是
巴西龟。黄色龟甲、中杂黑纹的是缅甸
象龟……介绍间,一只据称来自澳大利亚的
陆龟偷偷地爬出了玻璃缸。
而此时,隔壁摊位的几十只日本仓鼠正在玻璃柜内来回奔跑,“吱吱”叫个不停,吸引了不少围观的中小学生。笔者看到,一些学生往往一买就是五六对。
在浦电路花鸟市场内,笔者问一位正以50元出售尼泊尔“沙虎”的摊主,这种洋壁虎是否有毒?他答,可能有吧。
笔者希望看看上述外来生物的健康证明、检疫证明等资料,被不少摊主一口回绝。一些市场管理人员说,他们不清楚一些外来生物的特性,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