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疏、毛绒枯干凌乱、光泽度差、毛绒白化乃至活体脱毛等残次皮比例增大,最终明显降低了经济收入。据了解,正规饲养场家,残次皮一般占5%左右,饲养差的场家,残次皮达到20%左右。以公母貂皮均价190元,次皮50元计算,次皮占5%的场家,实际平均售价为183元,而次皮占20%的场家,实际平均售价只有162元,每张皮比前者少卖21元。一个生产5000张皮的场家就损失10万多元。
在生皮加工方面,多年以来,皮货中间商上门收购皮张,销售畅快时竟收鲜皮甚至带尸收购,不需饲养场家加工,因此近年来上马的很多新场,不上取皮加工设备,专等皮货商收购鲜皮,或找别人代为加工,即使自己加工也是草草了事,不求精细,以致造成刮油不净、火烤日晒、受焖脱毛等伤残皮。这样做为图省事方便,但在销售价上却造成了很大损失。水貂、狐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在山东河北一带应当于11月中下旬取皮。然而有些场则因取皮加工设备不足,竞延至到12月底取皮,甚至还有翌年1月取皮的。以今年的饲料价格估算,水貂每天需饲料费为0.7—0.8元,狐则多耗35—40元。一个产5000张皮的厂家晚取皮一个月,就要多耗饲料费十几万元。
综合上述,为确保毛皮质量优良,除加强品种改良以外,在饲养上必须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在取皮加工上,必须自己按时取皮,正规加工。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培植智力资源
毛皮动物养殖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事业。要搞这项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固然离不开良好的种兽基础和一定的饲料条件,但更要依靠科学而严格的管理。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管理要靠人去实现的,智力资源是无形的资产。从广义上讲,种兽基础和饲料条件,都在管理范畴之内。
纵观当前饲养队伍(从业主到雇工)的素质,大体可分三类:一是部分精通本行业务,懂管理又会管理。这样有把握管好企业,搞好生产。二是大部分是“半瓶醋”的水准,有些懂,有些不懂。这样的对生产和经营的道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搞好生产不知什么经验,出了问题不知原因所在。因此生产是时好时坏。三是相当部分是“蒙撞”,根本不懂,只能是跟着别人学走路,现用现学。这样的干了几年,生产一直搞不好,甚至还出现本不该发生的事故。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培植智力资源,提高团队素质。具体说,作为业主(场长、经理)必须首先学会相关的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及成本管理,可向书本学习或请教专家,也可学习先进场家的经验。对饲养人员必须进行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懂得应当怎么干,怎样干才能干好,干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同时要把培训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推广本场优秀饲养员的先进经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扭转生产落后的被动局面,也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