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有规律地搏动,这就是蝎子的心脏。蝎子的心脏共分8室,每室有1对心孔,前后各通出一条大动脉。血液无色,在体腔内流动,由于心脏的不断跳动和前腹部的胀缩,血液循环不止。血液在输送氧气的同时,还传送各种酶和激素,对蝎子的机体起调节作用。
(5)排泄系统蝎子的排泄系统由2对马氏管组成。马氏管细长壁薄,开口于中肠和后肠连接处。其游离端闭合,浸浴在血液中,可从血液中吸收各种代谢产物,将其送人后肠,混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6)神经系统主要由脑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较为简单。脑神经节又称咽上神经节,不发达,呈双叶形,位于食道的背面,分支到触肢和步足。咽下神经节由1对粗而短的围咽神经与脑神经节相连。腹神经索呈索状,是由咽下神经节向后伸出的纵神经,具有7个腹神经节。中枢神经还有许多分支,分别到达眼、栉板、附肢和生殖厣等处,纵贯个身,支配蝎子的运动、捕食、交配、产仔、蜕皮、排泄等活动。
(7)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包括眼、触毛、栉齿突。蝎子有一对中眼和3对侧眼,但视觉迟钝、畏光,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迫捕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但能在黑夜中行走和捕食。蝎子全身表面遍布触毛,以附肢表面最多。腹部各体节相接处的凹陷裂缝上都盖有一层薄膜,其表皮下有感觉细胞和毛状突起,这些都是灵敏的感觉器。因此,蝎子对噪音、震动都有感觉。蝎子的栉板富含丰富的末梢神经,有触觉、识别异性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东全蝎
黄尾蝎
二、蝎子的一般生活史
一般地讲,东业钳蝎具有较强的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其生命力也是非常顽强的。例如,野生蝎若在温、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即使缺食1年仍不至饿死。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为4~5年,每年产l胎,寿命高达7~8年,产仔期约5年。在自然条件下的人工养殖蟹与野生蟹的生活史基本相同,且由于家养蝎受到人为的保护和管理,因而其一般生长发育和繁殖都优于野生蝎。而创造恒温(26~38℃)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且一年四季均能生长发育,各龄期的蜕皮间隔时间也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8~10个月,交配过的雌蝎3~4个月便可繁殖1次,全年能繁殖2~3次,养蝎的效益可明显增加。
蝎子具有变温动物的共同特性,即在1年的生长发育周期中,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人工养蝎时充分了解和认识这一特点,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加以掌握,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野生蝎在自然状态下,一年中可分为生长期、填充期、休眠期、复苏期4个阶段。
(1)生长期从“清明”到“白露,(150~160天),是蝎子全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好的阶段,故称为生长期。
每当“清明”前后,气温逐渐回升,气候逐渐转暖,昆虫开始复苏出蛰,野生蝎的天然适口食物随之逐渐增多,蝎子的消化能力也随着气温的升高而不断增强,活动范围和活动量也日渐加大。在此期间,以“夏至”至“处暑”活动最为活跃,取食量增大,新陈代谢最为旺盛,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高峰时期。蝎子的交配和产仔也大都是在此期间进行的。
(2)填充期从“秋分”至“霜降”期间(45~50天),是野生蝎积累和贮存营养,为进人冬眠进行生理准备的阶段,故称为填充期。
自“秋分”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野生蝎在此期间食量大增,尽量饱食,并将摄取的营养转化为脂肪贮积起来,以便供给冬季休眠期和来年复苏期内所需的营养消耗。
(3)休眠期“立冬”至“雨水”期间(120~130天),野生蝎的生长发育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