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全身都是宝,开发利用价值大,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
“要加强保护毛驴品种资源,加快发展商品驴产业经济。”
日前,在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驴产业经济高峰论坛”上,30多位专家学者,呼吁拯救商品驴良种资源和发展商品驴产业经济。
市场需要商品驴产业
在民间,许多人都知道“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被称为肉中极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驴肉蛋白质含量远高于猪肉、牛肉和羊肉,并且脂肪含量比牛肉、猪肉低,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肉类;驴肉含有动物胶、骨胶元、钙磷等成分,易被消化吸收;尤其是生物价值特高的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远远高于猪肉和狗肉,而且胆固醇含量低,鲜味氨基酸含量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驴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资料显示,近10年我国驴肉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1991年为6.3万吨,1994年为12.57万吨,1998年为17.38万吨。各地新兴起的驴肉餐馆随处可见,也是一个佐证。
驴皮,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是制作“国药瑰宝———阿胶”的主要原料。
从驴肉、驴皮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看,都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目前却出现了“有价无货”的尴尬局面。以山东为例,1995年有150万头,后来逐渐减少。到2004年,山东养驴量只有55.91万头。
生产科研缺乏支撑
说到商品驴产业的危机,最让人担忧的是驴资源的危机。德州驴,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一方面数量越来越少,据专家估计,目前只有3万至5万头;另一方面良种质量在下降,德州驴体格高大,以前一般体高为130厘米,最高体高为156厘米,现在社会上偏肉用体形高达140厘米以上的“乌头”驴、“三粉”驴,几乎难以找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兼全国马业协会秘书长杜玉川疾呼:“毛驴品种资源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科研和政策扶持不够。山东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吴乃科研究员介绍,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有关驴的科研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也就更谈不上先进的育种、繁殖和饲养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了。现在,对商品驴产业科技来说,既没有科技研究人员,也没有科技推广队伍。在山东,人民公社时期在养驴重点地区曾经红红火火的马驴配种站,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没了踪影;由山东各级政府扶持建立起来的陵县、庆云、无棣种驴繁育场,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倒闭了。政府对地方良种驴缺乏认识,不像养牛、养羊和其他牲畜一样对待,忽视了品种改良和效益开发。
新型商品驴产业已经起步
专家们为农民算了一笔养驴账:买一头成年母驴,价格约2500-3000元,一年后产小驴驹一头,养殖6个月后价格约1300元,种母驴3年可产驴驹2头,3年末在第二头驴驹哺乳期后,第一头驴驹已长成成驴,售价为2500元左右,加上第二头驴驹的1300元,3年总收入为3800元。现在驴的市场价格比2004年上扬了40%左右。驴耐粗饲,玉米秸秆、麦草都可食用,几乎不用精饲料。驴肉中的里脊和外脊肉,目前每公斤卖到200多元。专家们估算,以山东为例,按每头驴目前最低售价2500元、年出栏量历史较高年份178.8万头计算,农民年可获得44.7亿元的收入;按深加工最低增值2倍计算,销售收入为89.4亿元。两项合计为134.1亿元。
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发展商品驴产业经济已经开始起步。东阿阿胶公司在全国建立了10个养驴基地,正在大力进行良种繁育和推广;东阿阿胶、莱阳农学院、新疆畜牧科学院、山东天龙科技公司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山东天龙驴产业经济研究院”,进行商品驴产业研究开发;全国120多家地方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入到商品驴产业经济开发利用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