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养羊业概况和特点
2.1 概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养羊业发展迅速。2003年我国绵羊存栏数14379.3万只,占世界绵羊存栏总数的13.9%,山羊存栏17295.7万只,占世界山羊存栏总数的22.6%;生产羊肉321.3×104t,羊毛原毛31×104t,生绵羊皮32.4×104t,生山羊皮31.9×104t,鲜山羊奶24.2×104t,分别占全世界各羊产品产量的27.17%、14.50%、19.83%、35.54%和2.04%;人均占有羊肉量2.05kg,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我国绵羊存栏数、山羊存栏数、出栏羊数、羊肉产量、生绵羊皮与生山羊皮产量均排在世界第一位。
我国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澳洲美利奴公羊,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开展澳美血的导入,1985年育成中国美利奴羊,标志我国细毛羊育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进入90年代后,我国毛纺能力为3.5×106锭,其中精纺1.3×106锭,年需羊毛3.5×105t,其中需精纺细羊毛1.4×105t。我国年产羊毛2.8×105t,按净毛率40%计,年产净毛1.1×105t,国产羊毛仅能满足毛纺企业需要的31.8%。但由于国毛的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用量极微。如生产的面料出口,各厂家100%用外毛;内销时,各厂家用一部分国毛,比例各不相同,天津各厂用6-7%、北京用10-15%、兰州用10-13%的国毛,并且主要用新疆、内蒙古产的细羊毛。由于澳毛品质好,并且和国毛的差价较小(约为0.1-7.6元/kg)而大量进口。1980年进口净毛0.61×105t,1997年为2.09×105t,最高1994年为3.13×105t。国毛市场小,价格偏低,生产者积极性不高,这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羊毛原毛产量上不去,存栏羊只均产毛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肉羊产业具有周转快、投资少、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在资源短缺、畜禽产品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保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农业部的积极倡导下,我国的羊肉生产,无论在北方还是在南方,都有一定的发展,而在许多省(区),如山东、江苏、河南、河北、新疆、内蒙古等,都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
2.2 近期国内养羊业动态
2.2.1小尾寒羊的推广与利用 小尾寒羊是产于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和山东西南部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常年发情配种产羔、繁殖力和产肉力高等优点。到2000年,全国已推广50万只,主要引入北京、河北、甘肃和青海。根据刘振兴(1983)、闫运清(1986)、章亨璆(1987)、范青松等(1994)、姚树清等(1994)、张儒学等(1997)、范青松等(1996)、贾志海(1997)、王景元等(1997)和王树山等(1997)报道,小尾寒羊的产羔率平均分别为261.22%、245.16%、260%、262.5%、261.04%、202.59%、247.1%、260%、265.16%和196%。《中国羊品种志》报道为261%。王景元(1989)报道初产羊平均为229.49%,经产羊平均为267.25%,平均为251.3%。所以,利用小尾寒羊作为杂交中的母系品种是比较好的素材。小尾寒羊6月龄公羊胴体重可达17.60kg,屠宰率为47.58%,净肉率为37.17%;母羊相应为15.79kg、56.60%和46.2%;羯羊为18.29kg、56.57%和47.35%。但小尾寒羊品种类型较多,体躯不圆浑,肋骨开张不够,肉用体型不明显,羊肉品质不理想,不能作为肉用种羊使用。
2.2.2 引进种羊并广泛开展杂交 用引进的肉用或肉毛兼用羊与当地羊杂交,利用杂种优势生产羊肉或培育肉羊品种现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所,1981-1983年,将引进长毛型罗姆尼羊、边区来斯特及德国美利奴分别与军垦母羊杂交生产肥羔,认为德国美利奴与军垦杂交对提高肥羔肉用性能具有特殊意义。阎厚忠等利用边区×新疆细毛一代杂种羔羊(边新F1)和罗姆尼×新疆细毛一代杂种羔羊(罗新F1)同阿勒泰羊进行了杂交试验,目的是改善羊胴体形态和被毛组成,结果4.5月龄公母羔体重,边新F1×阿为40.63±3.35kg和39.60±3.61kg,罗新F1×阿为40.38±2.45kg和37.40±4.42kg,阿羊为38.90±3.48kg和37.15±2.53kg; 5月龄羯羊的宰前活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