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麝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发情交配,雄兽之间常用獠牙进行争斗。雌兽于5-6月在浓密的灌丛中生产,每胎产1-2仔,偶尔为3仔。
黑麝又叫褐麂、黑獐子、獐子,体形与林麝相似,体长为70-80厘米,体重7-9千克。它的耳朵的上半部、耳尖比林麝宽圆,四肢也比林麝明显粗壮。身上被有粗硬、疏松的体毛,长度可达2厘米左右。通体都是黑褐色或深褐色,没有颈纹,仅背部的中央沾有一些不规则的微黄色,另外头后的颈背处有一个稍宽而模糊的淡黄色半圆环。
黑麝是发现最晚的一种麝,于1981年由我国学者确立。它也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分布区仅限于云南北部的贡山、高黎贡山和西藏东南部的察隅、墨脱、米林、林芝、波密等地。
黑麝栖息于海拔3800-4200米之间的寒冷、潮湿的针叶林线附近,有时还到冰雪覆盖的山坡上活动,栖息地内有时也有林麝出没。早晨和黄昏也在林线以上的高山草甸中觅食。主要食物为各种苔草、杜鹃、高山柳等植物。
喜马拉雅麝也是我国学者在1981年确立的,它的体形较大,体长为78-92厘米,体重11-15千克。毛色比马麝和林麝深,背部及体侧棕褐色,臀部为鲜艳的黄白色,与其他麝类不同。头部宽短,吻部比马麝宽阔,耳尖教圆。上下唇和耳的内侧均为白色,眼圈为棕黄色,没有颈纹。
喜马拉雅麝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等地,在我国仅见于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北坡的亚东、樟木、吉隆等地。
喜马拉雅麝栖息于海拔2500-3900米之间的混交林和高山草甸地带。活动规律与马麝类似。主要以松萝、苔草、杜鹃等植物为食,有时也吃苔藓。繁殖情况也与马麝差不多,雌兽于5-6月生产,每胎产1-2仔。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