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湿地很多,青藏高原湿地是我国特有的湿地,湿地分布在海拔3300米以上的大河源区和一些山间谷地以及湖群洼地,由于气候高寒,冻土发育,现代冰川的冰雪融水补给充足,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大的水系发源地,都有大面积湿地分布,尤其是四川西北部的若尔盖高原的沼泽,连片集中,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
我国湿地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内陆湿地中的高等植物至少有1540种,高等动物约有1500种,其中有水禽300余种,约占我国鸟类总种数的1/4,并且有许多为我国特有种和世界性的珍稀濒危种。保护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对湿地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1992年,我国政府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这是我国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4年我国政府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项目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把我国的湿地保护提到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在履行《湿地公约》、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人才培养、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使湿地环境能够自然发展,尽可能地消除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破坏和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全国已建立的700多处自然保护区中,有152处属于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保护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开展科研、教学和发展当地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吉林的向海、黑龙江的扎龙、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青海的鸟岛、海南的东港寨等6处自然保护区还加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7年,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在香港回归后,成为我国第七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自然保护区。
为了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促进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管理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调查管理,一个关于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棗《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正在积极编制,为我国湿地保护的规范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湿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建立起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点。在国家17个部委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合作下,“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获得全球环境基金董事会的批准并已在我国正式启动。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它不仅是为了庆祝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湿地公约》的纪念日,其目的还在于以此提高公众的湿地意识,使他们积极地支持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活动。目前,《湿地公约》的105个缔约国已经把近900块湿地纳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为6200万公顷。《湿地公约》的缔约国都在加紧制定本国的湿地政策、建立跨部门的湿地委员会、开展全国湿地调查以及加强跨国界湿地、水系和物种保护的合作行动。通过这些行动,缔约国将履行条约的要求,即“合理利用”其领土内的所有湿地,而不仅是那些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世界湿地日”的庆祝活动将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功能的意识和了解,有助于保护湿地及其资源,实现人类的持续利益。
人类很早就对湿地有所认识并进行开发利用,从我国发现的一些被保存于原始社会遗址中的碳化稻谷子等,足以说明这一历史至少已有数千年了。德国威悉河下游的日尔曼人在公元46年就已将泥炭作为民用燃料,中国对湖泊的围垦开发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人类对湿地的利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更重要的是古人在湿地利用过程中还认识到了湿地利用的经济价直,认识到了滩涂湿地的“鱼盐之利”乃是“富国之本”,不破坏沼泽、湖泊等环境,适时地禁止林地和湿地的采伐,在鱼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