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abe,
1926)在福建与广东有局部的流行,受检3639人其感染率为4.9%。近些年来,叶形棘隙吸虫(Echinochasmas
perfoliatus Gedoelst,1911)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Frohlich,1802)Loss,1899]、九佛棘口吸虫(Echinochasmas
jiufoensis Liang,1990)在广东省有人体感染的病例报告。棘口吸虫长形,有体棘,口吸盘接近腹吸盘,具头冠与头棘,睾丸前后排列在虫体后部,卵椭圆形,颇大,有卵盖
图14-22 日本棘隙吸虫成虫
日本棘隙吸虫成虫大小为1.16~1.76 ×0.33~0.50mm,头棘24枚。虫卵大小为109.85×67.65µm(图14-22)。虫卵在水中经发育,孵出毛蚴。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毛蚴侵入后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等期发育为尾蚴。尾蚴逸出后侵入第二中间宿主(软体动物,蝌蚪或鱼类)形成囊蚴,也可不逸出就在原宿主体内形成囊蚴。麦穗鱼的感染率最高(80.70%)感染度也最高,最多者达3752个囊蚴/条鱼,成虫寄生在小肠。动物实验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肠卡他性炎症和浅表粘膜上皮脱落、充血与炎症细胞浸润。人体轻度感染常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有乏力、头昏、头痛、食欲不良、腹痛、肠鸣、腹泻、大便带血和粘液等胃肠症状。严重感染者可有厌食、下肢浮肿、贫血、消瘦、发育不良,甚至合并其他疾病而死亡。人体主要是吃未煮熟淡水鱼,吞食生的蝌蚪等也可能感染。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的预防措施。曾试用硫双二氯酚和吡喹酮,两者均有良好驱虫效果。
<< 上一页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