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模仿者比被模仿者更得到自然的保护。
6、宿主拟态
主要见于鸟类。例如杜鹃产卵于其他种鸟的窝内,其卵色与宿主的卵相近,因而不被发觉,其雏孵出后为宿主扶养成熟。维达鸟(文鸟科维达亚科)也有将卵产于其他鸟窝内的品种,且具宿主专一性。幼维达鸟的嘴部外形、求食鸣声、头部动作以及毛色都是酷似宿主幼鸟,因而得到喂饲。因杂交子代将无法适应父母任一方的宿主,故这种专一化的寄生关系要求避免杂交。每种维达鸟的鸣声都学自宿主,鸣声同源者方能相配,保证了各种间不发生杂交。
7、有利于传粉及散布的拟态
有的植物甚至模仿动物。如某些兰(蝇兰、蜘蛛兰、蜂兰)的唇瓣形状酷似雌蝇、蛛、蜂,诱使有关的蝇、蛛、蜂雄体来“交配”,从而将花粉传走。另外一些植物花朵(如豹皮花属)则能发出腐臭气味以吸引某些喜欢腐臭气味的昆虫。斑叶海芋还有杯状结构,能暂时囚禁进入的昆虫并让它将身上的花粉洒落在杯中雌花上。
8、发生于种内的拟态
如非洲一种雌丽鱼在产卵后未容卵受精即将卵吞入口中哺育。雄鱼尾鳍根处有橙黄色斑,酷似鱼卵。雄鱼排精时显示此色斑,雌鱼欲吞此假卵却将精子吸入;受精作用在雌鱼口内进行。在此,模仿者(雄鱼色斑),被模仿者(真卵)和被骗者(雌鱼)全系同种,共同受益。
拟态是进化的产物。尺蠖形似小枝因而免受鸟类啄食,这种现象可称模拟或保护色。但当昆虫数目过多时,鸟类甚至啄小枝以寻找昆虫。在本例,原系尺蠖伪装,但随后小树枝都转变为“模仿者”引起鸟类的啄食反应。看来,相似的形态原只是物种特征的随机变化,只是在一定的选择压力下才成为拟态。进化的趋势总是:模仿者力求形态更为近似被模仿者。但若拟态对被模仿者无利,则被模仿者可能会发展出种种差异以示与假者有别。被杜鹃寄生的其他鸟类的卵、被维达鸟寄生的鸟类的喙裂以及清洁鱼都发展得形态万千,可能与此有关。若拟态对受骗者无利,受骗者也可能增进鉴别能力。不过,拟态也可能对几方均有利,如上述非洲丽鱼,这时雌鱼不能鉴别真假反而有助于受精作用的进行。在进化过程中常存在一种平衡状态,如杜鹃的拟态不能过于逼真,否则宿主受害者过多反不利于寄生者生存。在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数目间也存在某种平衡关系。例如模仿有刺蜂的昆虫数目可能多于蜂类本身,但若为数过多时则被天敌发现而拟态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又如,假清洁鱼,虽数目极少但因它造成的损伤较大,仍足以引起被害鱼类警惕以致拟态失效。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