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我国饲料市场营销还不规范,因而制售变质、掺假饲料屡见不鲜,在某些地区畜禽乱宰和贩卖病畜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均可致使人畜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发病。在发生的各种食物中毒中,一般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多见,而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则又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加强饲料的卫生管理,防止沙门氏菌的污染,不但是发展畜禽生产的需要,而且也是减少人类感染沙门氏菌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饲料沙门氏菌污染的危害性 如果畜禽食用了含沙门氏菌的饲料后,一旦其体内含菌量达到一定数目,就可致畜禽发病或带菌。畜禽感染沙门氏菌后,即可引起相应的畜禽传染病,如鸡白痢、猪霍乱等。在一般情况下,畜禽肠道带菌率较高。当畜禽因患病、衰弱、营养不良、疲劳致使抵抗力降低时,肠道中的沙门氏菌即可经肠系膜淋巴结和淋巴组织进入血液并引起全身感染,甚至造成死亡。如猪霍乱沙门氏菌可引起仔猪副伤寒,该病急性病例死亡率很高,慢性病例则影响猪的生长发育,有的持续出现下痢,最后衰竭而死。再如鸡白痢沙门氏菌,此病主要侵害雏鸡,会引起雏鸡败血症,还会造成大批死亡。对成年鸡主要是引起卵巢炎,在卵黄内带菌而传给雏鸡。
沙门氏菌病为畜禽的常见病,该病发病率较高,对鸡的危害极大,特别是泛嗜性沙门氏菌,因宿主专一性不强,所以对人和各种畜禽都会致病,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人若吃下含有大量含此类菌的食物(如蛋品、肉品),则可引起食物中毒。
(二)沙门氏菌的传播途径 沙门氏菌主要来自患病的人和动物以及带菌者,可通过各种途径将病原菌散布开来,其中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水、土壤和饲料。病菌随人和动物的粪尿等排泄物及病尸来污染土壤和水源,特别是因宰杀患病、带菌的畜禽而造成病菌的散布,致使健康动物的胴体和环境受到污染,而饲料和饮水的污染,则是导致畜禽沙门氏菌病相互传染的主要原因。各种饲料中均可发现沙门氏菌,尤以动物性饲料更为多见。
(三)防制举措
1.要选择优质原料进行生产和加工。无论用屠宰废弃物生产血粉、肉骨粉,还是利用低值鱼生产鱼粉及液体鱼蛋白饲料,生产厂家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以无传染病的动物为原料,不要用患有传染病的病死畜禽或腐烂变质的畜禽、鱼类及其下脚料做原料。病死畜禽虽然经高温处理,但往往因菌量大或有耐热性芽胞杆菌,会影响杀菌效果。
动物性饲料原料特别是鱼类,很容易繁殖细菌而引起腐败。腐败的原料不仅营养价值降低和含有有毒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如胺类),而且其中的沙门氏菌数量也往往随之大幅度增长,所以保持原料的新鲜是非常必要的。为防止鱼类原料的变质,应当在24小时内快速将其加工成鱼粉,或在低温冷冻条件下贮存备用。若缺乏冷冻条件,必须用足够的食盐及时对其进行盐渍,以防腐败变质。同样,生产血粉也需要无污染的鲜血为原料,不宜用过夜的血液。总之,动物性原料一定要做到及时加工和合理贮存,以保证加工原料的安全利用。
2.应当采用正确的饲料生产加工方法。(1)动物性饲料原料的加工,多经高温处理,或用高温干燥器,或用挤压蒸煮机等加热设备,凝固蛋白,杀死细菌。要掌握好加热的温度、时间和方法,以确保加热效果。如鱼粉生产是先将剁碎的鲜鱼在95~100℃高温下蒸煮20分钟,然后发酵。(2)采用发酵法生产畜禽屠宰废弃物饲料,应当采取正确的发酵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消灭病原菌。如猪血发酵蛋白饲料“促生宝”,其发酵特点之一就是在发酵过程中能在45~50℃持续较长时间,以利于消灭细菌。有的发酵如乳酸菌发酵,则是在短时间内将发酵物pH值降到4.5或4.5以下,利用酸的杀菌作用。(3)利用畜禽粪便加工饲料,此法如果处理不当,也可造成饲养动物感染沙门氏菌。畜禽粪需要经高温干燥或发酵处理,用自然干燥法,温度不高,时间不长,很容易残留沙门氏菌。采取正确的方法发酵畜禽粪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还能消灭病原菌,如鸡粪的青贮发酵法。掌握正确的发酵方法,其一,厌氧发酵,必须绝对密闭,能用真空泵抽成真空则更好。其二,在发酵物中要添加足够的糖类物质。其三,必要时添加发酵活菌制剂,以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4)健康畜禽也有隐性感染的带菌者。用感染沙门氏菌的动物屠体做原料生产饲料时,肯定会污染生产车间及其设备。为此需要经常搞好车间及其设备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经高温处理后的熟料,不得再与生料相接触,也不准用存放过生料的未经消毒的容器存放熟料。生产车间用水要科学、卫生,要尽量避免因洗涤用水不当而造成原料的交叉污染。(5)动物性饲料一定要严格控制含水量,如发酵血粉应使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并且还需要严格的密封包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