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特征 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为厌氧性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动物体内形成荚膜,在体外能形成芽胞。芽胞抵抗力很强,福尔马林10分钟才能将其杀死。肠毒血症多为散发,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采食了被本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发病。多发生于夏初秋末,饲料酸败,阴雨潮湿,饲料突然更换为本病诱因。一般膘情好或壮龄的鹿多发。 2 主要临床症状 患病鹿突然食欲减退、拒食、反当停止,口鼻流出泡沫液体,腹围增大,拉稀带血。初期体温升高到40.5一41.0℃,后期下降,濒死前角弓反张,最后昏迷死亡,病程1一2天。有的突然死亡,死前尖叫,口吐白沫,肌肉颤抖,排血便,肛门突出。 3 剖检病理变化 体腔有大量的胸水、腹水,呈暗红色。真胃(第四胃)黏膜大面积出血,黏膜脱落、坏死。小肠出血如同血肠样。肺水肿、出血,肝脏肿大质脆,肾肿大,质软如泥,脾肿大、出血。 4 免疫与治疗 对假定健康鹿群接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生产的魏氏A、B、C、D型多价浓缩苗,每头鹿皮下注射2毫升。6天后鹿群无出现死亡现象,疫情得到完全控制。 对患病鹿用青霉素200万单位,链霉素300万单位,注射用水10毫升,1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用磺胺脒每头鹿每天10克,混饲连喂7天。 5 几点建议 要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圈舍、用具、饲槽、运动场用20%生石灰、3%苛性钠(火碱)搞好消毒。放牧要选择干燥高地,放牧时不宜过早,防止过早啃青,饲料要现泡现喂,变更饲料要逐渐进行。每年要注射2次魏氏梭菌多价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