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断,弯曲茎易断裂、不易用手指甲刮下表皮时,即已下降到含水量为18%左右,可以运回畜圈附近堆垛贮存。在晒制豆科牧草时,避免叶子的损失是至关重要的,在运送豆科牧草时最好是利用早晨时间。晒制过程一定要避免雨水淋湿、霉变,以保证干草的质量。堆垛后应特别注意草垛中不要被水渗透,以致干草腐败发霉。
2.3 牧草的青贮
青贮是保存牧草营养价值的好方法。这是在密封厌氧的条件下通过乳酸菌发酵使青贮料变酸,抑制其他引起腐败的微生物的活动,使青贮料得以长期保存的方法。禾本科牧草含碳水化合物较多,容易青贮。豆科牧草含蛋白质较多,单贮不易成功,宜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青贮料的含水量应为65%~75%。豆科牧草,也可进行低水分青贮或半干青贮。即在豆科牧草刈割后晾晒l天,使含水量达45%~50%时,切短和压紧及密封。这种青贮,由于含水量较低,干物质含量比一般青贮料高1倍,所含营养物质也较多,损失较少,适口性好,兼有干草和青贮料两者的特点,是解决豆科牧草青贮的一个好办法。
3 牧草饲喂的一般规律
虽然各种草食动物饲喂牧草的具体操作方法有所不同,但是还是有一些通用规律的。
3.1 定时喂料
让畜禽尽快形成条件反射,可以大大提高饲草的利用率。白天多喂一些草料,晚上多喂一些精料。
3.2 先粗后精
一般先上粗饲料,后喂精饲料。对反刍动物来说,这种方法对瘤胃的消化有极大的好处。而当采食高潮结束后,食槽里应留有少量的青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3.3 逐渐过渡
如果更换牧草品种,应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如果突然强制性更换,尤其在饲喂如草木樨等有不良气味的青饲料时,往往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拒食。可以将牧草切碎,少量拌入精饲料内;或打浆后淋在正在采食的青饲料上。草量逐日增多。一般经过5~10天驯饲都会逐渐适应。
3.4 混合饲喂
牧草中所含的粗蛋白质类型虽然较多,但是单一品种中含量不足,比例不平衡。单独使用一个品种饲喂,不能保证动物获得足量的氨基酸。所以应当同时选择3~4个草饲料品种,再加上其他精饲料、矿物质、维生素添加剂等混合饲喂。
3.5 保证饮水
有时精饲料、干草饲喂较多,或者天气炎热,应备有专门的水槽供应清洁的饮水。冬天、下雪天应供给温水。让畜禽自由饮用。
3.6 安全检测
要随时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混有铁丝、铁钉、玻瑞碎片,或者沾有农药的,混人有毒饲草、有刺饲草的等等,以免发生对畜禽的伤害事故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