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亚恶魔”的有袋动物——袋獾的面部都出现了严重溃烂的伤口,更有许多袋獾因为患上了这种奇怪的面部肿瘤病而死亡。
“塔斯马尼亚恶魔”遭遇真正的“魔鬼”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3月29日报道,袋獾是全世界体型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哺乳动物,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特有的生物种类。袋獾以它那独特的嚎叫声和暴躁的脾气著称于世,塔斯马尼亚最早的居民因为被夜晚远处传来的袋獾可怕的尖叫声吓坏了,因此称它们为“塔斯马尼亚的恶魔”。
但是,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塔斯马尼亚恶魔”却遭遇到了真正的“魔鬼”。一些最初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数万只的袋獾因为感染上了一种名为“袋獾面部肿瘤”(Devil Facial Tumor Disease)的疾病而死亡。
艾里斯泰尔·斯科特是塔斯马尼亚农业部门一个袋獾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他介绍说,初步的研究显示,这种奇怪的面部肿瘤疾病正在塔斯马尼亚东部迅速蔓延。他说:“监控结果显示,这种奇怪的疾病已经遍及了塔斯马尼亚州65%的地区。在这种疾病出现之前,袋獾最多时的数量约达到13万至15万只。而现在,已经有大约7.5万只袋獾因为患上这种疾病而死亡,这对塔斯马尼亚地区袋獾的整体数量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得了这种怪病之后,袋獾会首先在嘴部周围出现毒瘤,然后肿瘤会慢慢扩散至颈部,有时候还会出现在身体的其它部位。成年袋獾较之幼年袋獾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同时,因为肿瘤会干扰到袋獾的进食,所以生病的袋獾通常会变得非常衰弱,这个时候,雌性的成年袋獾就很容易丧失它们的幼仔。在溃烂的伤口出现后,袋獾会在6个月之内死亡。在塔斯马尼亚的某些地区,所有的袋獾会在短短18个月内丧命于这种可怕的疾病。
科学家试图破解这种神秘的疾病
目前,一个专门的袋獾实验室已经在塔斯马尼亚的北部城镇朗塞斯顿建立起来。科学家们希望在实验室中能找到这种神秘疾病的起因以及它不为人知的传播方式。现在科学家们是基于“这种疾病是靠身体接触传播”的假设进行研究工作的。斯科特说,在动物界中,以前惟一有过记载的一次是一种通过交配传播的犬类恶性肿瘤,而这也是他们在研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惟一一种疾病。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分析这种疾病的染色体结构,并已识别出它的染色体组型。
研究者表示,他们已经能够在实验室里培养这种肿瘤细胞,并能对它进行测试。对这种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最终能研制出相关的疫苗是这个科研小组的主要目的。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了解关于这种疾病的更多知识。塔斯马尼亚政府也在努力地采取一些措施,希望能阻止这种疾病进一步蔓延。
为了阻止这种疾病的快速传播,一道防护线正在塔斯马尼亚北部地区建立起来,现在塔斯马尼亚北部地区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受这种可怕疾病影响的地区。同时,塔斯马尼亚政府也在考虑是否将袋獾这种动物作为濒危物种列入澳大利亚的《濒危物种法》。这一举措将使袋獾受到人们的保护,从而免受其它危险因素(如因为水质污染或土地开发而使其栖息地遭到破坏等)的干扰。同时,这也要求当地政府起草一份关于袋獾种群恢复的计划书,这份计划书应该着重于控制已经发生的疾病,并同时防止它传播给更多的动物。
对此,斯科特表示,这种疾病“已经给野生的袋獾种群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但科学家们相信,在眼下这段时期内,袋獾还不会从塔斯马尼亚的栖息地灭绝。
目前,塔斯马尼亚岛上袋獾面临的窘困局面也惊动了澳大利亚大陆的相关人士。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和一些动物园也联合起来,开始就有关事宜进行讨论。如果塔斯马尼亚岛上野生袋獾的生存情况继续恶化,那么圈养的袋獾会被人们送到澳洲大陆。目前,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上共生活着大约150只圈养的袋獾。
相关:袋獾属袋鼬科有袋动物,是袋鼬科现存体形最大的成员,继袋狼灭绝后成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食肉有袋类。袋獾的食物包括鼠类、蜥蜴、和兔子等,另外它也喜食其它动物的尸体。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