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街头奄奄一息、无人认养的流浪狗“杰士伯”,今年2月在美国旧金山找到新家,如今不但长得又好又壮,而且还在68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时尚杂志GANT当起了模特儿,它的靓照将于8月秋季号亮相。
杰士伯的新主人肯恩·温妮夫妇8月9日打越洋电话向台动物紧急救援小组报喜,并寄来杰士伯在GANT摄影棚拍照的画面,“我们的家人当上杂志模特儿,太好了!”肯恩夫妇显得很兴奋。
台动物紧急救援小组志愿者倪京台说,今年元月初小组接到民众通知,在高雄市寿山一带登山步道旁救回出生3个多月、全身脏臭的流浪狗,当时它骨瘦如柴、奄奄一息,被送到动物医院治疗。救援小组努力替它找收养人,但由于皮肤和毛色差,拍照不讨喜欢,在岛内乏人认养。志愿者们把它的故事张贴在美国动物保护团体网站上,结果元月底旧金山马上有人要认养。杰士伯2月9日搭乘华航班机赴美。
肯恩说,2月份,GANT在全美征选“狗狗模特儿”替寝具商品代言,当地旧金山“亚洲保护人类、动物、大自然慈善机构”,把杰士伯的照片和描述它漂洋过海的过程的稿件投到杂志社,评审团深受感动,杰士伯因而成为惟一被挑中的狗模特儿。
杰士伯在摄影棚很配合,任摄影师随意取镜,大眼睛可爱、上相,摄影师忍不住夸“真是只特别的狗”。GANT杂志赞助200元美员给“亚洲保护人类、动物、大自然慈善机构”以帮助更多伤残流浪狗。
肯恩与温妮夫妇住在旧金山南方约20英里的滨海小城福斯特市,他们把杰士伯当家人照顾,杰士伯有自己的狗床、玩具、零食,每天到海边散步,“它赚得的200元美金,又能够继续救更多的狗,我们很骄傲,很高兴。”
流浪狗杰士伯在美国的经历并非个案。今年7月12日,30只北京狗搭乘KL898航班前往美国纽约,开始它们的“移民”生活。在美国,它们被不同的家庭领养。据发起者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介绍,这是北京首次成规模的跨国界、跨组织的伴侣动物领养行动,从后来的跟踪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当然,并非所有的美国流浪狗狗都有幸福的结果。那么,美国是如何处理流浪狗的呢?据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住了5年、有领养狗经验的周先生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我住在圣地亚哥快5年了,在路上没见过一只真正的流浪狗,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那并不表示,收容所里就没有流浪狗的问题,一样是有的,只是这里政府与民间的救援都致力于解决与减少这样的问题。
我们从去年领养了迪斯尼之后,便一直担任救援志愿者,同时也担任该组织网站的网管,所以我每天都在实际接触这个工作。圣地亚哥所有的公立收容所我们也全都去过。”
即使是在美国的收容所,仍免不了要对很多狗进行安乐死。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如果不把没人领养的狗安乐死,收容所就不可能有空间来容纳新进来的狗,而收容所是不能拒收主人弃养的狗或民众送来的流浪狗的。现在民间有一些人在尽力推动No—Kill(不要杀死)的收容所,然而只要被弃养的动物比被领养的动物多,安乐死的问题就还是会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结扎是非常重要的,至少结扎过的动物不会使流浪动物的问题更扩大。
很多的民间救援组织都是尽量从公立收容所里救出那些即将被安乐死但有希望能被领养的狗。我们的组织就属于这一类型。狗被救出来后由志愿者暂时寄养,把数据照片放在网站上供人查询领养。但只要没有人救援,凶猛、生病、年纪大的狗,几乎是7天期限一到,都逃不了安乐死的命运。各个地方的收容所政策会有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周先生最后告诉记者,流浪狗在美国要么被人收养,要么就是收容所里的安乐死,而安乐死则是美国上下都能接受的流浪狗的最后归宿。
这一切源于美国的狗文化。在美国,狗被看作是仅次于人类的生命,他们的特长得到了人类的喜爱和尊重,他们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美国对狗的管理有着十分严谨的系统,所有的狗都有正式的“户口”和“学历”,狗俱乐部遍布全国各地,绝大多数的狗都在这里度过它们的“幼年时代”,即学习与人相处和接受相关的技能训练。正因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人们很少看到野性十足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