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市,地处豫西北地区的沁河岸边。沁阳人历史上就有养驴、贩驴、杀驴、吃驴肉的传统。如今,这些传统,促使肉驴在当地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
5月下旬,记者采访了沁阳肉驴产业链上的四位农民。
张义文:“一头‘架子驴’获利600元~800元”
“现在不愁销路,育肥后的肉驴很好卖,我愁的是无驴可养。”面对记者,王曲乡李村的养驴户张义文显得很坦诚。
张义文,40多岁,当地小有名气的养驴能手。在他家80多平方米的驴棚里,只有6头毛驴。张义文指着一头毛驴介绍:“这是一头‘架子驴’,也就是成年役用驴。‘架子驴’干农活,出力大,比较瘦,我们买回来用精料育肥后,当肉驴卖出去。去年,最多时我养了180头驴。”
“现在,沁阳的农用机械很普遍,所以当地的‘架子驴’已经很少了,多数是从西北地区贩来的。近几年,西部地区的驴也少了,‘架子驴’越来越难买了。”张义文望着空荡荡的驴棚,皱起了眉头。
为何要千里迢迢购进‘架子驴’呢?对此,张义文算了一笔账:“如果从驴驹养起,一头驴一天吃2斤麸皮、10斤草,大约2元钱,生长期1年半到2年,饲料成本1100元~1500元;按现在的驴肉价格,500斤的驴,约卖2300元,减去其他开支,每头驴可获利400元~600元。”
“如果从外地购进‘架子驴’,均价1000元,经过2到3个月育肥,饲料500元~600元,育肥后可卖到2300元~3000元,一头‘架子驴’获利600元~800元。因为饲养时间短,周转快,效益高,所以大家都愿意购买‘架子驴’育肥,不愿意自己繁殖饲养。”
董爱民:“去年宰了大约1200头肉驴”
在柏香镇柏香村肉驴屠宰户董爱民家里,记者看到,杀驴用的屠宰台子上,放着刚刚宰杀的3头肉驴,4个人正忙着分割驴肉。
董爱民,干了十几年的宰驴生意,说起杀驴一套一套的:“这两年,我的肉驴屠宰量一直在下降。去年宰了大约1200头驴,平均一天近4头;现在平均两天才能宰4头,屠宰量少了一半,收入也随着减少了。我们村像我这样的屠宰户,前几年有十几家,现在只剩下4家了。”
说起屠宰量下降的原因,董爱民满怀忧虑:“这两年,毛驴数量逐年减少,驴肉价格不断上涨。从去年到现在,一斤驴肉从9元涨到了11元,一些老百姓已经吃不起驴肉了。我们是小本生意,宰杀条件很难达到大超市的要求,宰杀的驴肉很难进大城市,光靠当地市场,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记者看到,他们采用的是家庭作坊式屠宰,比较简陋,也没有冷库冷藏设施。
梁旦:“9米长的卡车拉35头驴”
在沁阳的豫北毛驴交易市场,记者遇到了一位叫梁旦的驴贩子。他今年63岁,是王曲乡李村人。他刚刚贩回一车毛驴,正跟五六个买主讨价还价。
采访中,梁旦说起了贩驴心得:“我干了几十年贩驴生意,这几年西部地区的驴越来越少了。将毛驴换算成驴肉,每斤驴肉每年都要涨2块~3块钱,一头驴平均上涨了300多元。9米长的卡车一车拉35头驴。在甘肃,十年前我一天能收四五车驴,从甘肃运到沁阳,一车驴的所有费用不到2万元。现在,买一头驴需要2000多元,半个月才能收一车驴。一车驴运回沁阳,光运费就要5000多,加上买驴钱,总成本至少7万元。”
“十年前,我拉一车驴,净赚两三千元;现在拉一车驴,只能赚两千元上下,算上物价上涨,实际收入少多了。”梁旦说,“现在,像我这样贩驴的,沁阳大约有15户30多人,每户每年能贩运30车左右1000多头驴。无论是贩运户数量,还是贩运的毛驴数,都少了很多。”
刘有福:“驴经纪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
在商品驴市场上,自然少不了驴经纪人。沁阳的豫北毛驴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驴市场,也是农业部认定的毛驴市场。
记者在豫北毛驴市场见到刘有福时,他刚谈成了一笔交易,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每成交一头驴,我可以抽5块钱。去年,谈成了4000多头,挣了2万多。”
刘有福,今年52岁,王召乡尚香村人,做驴经纪人已有20多年了,在沁阳小有名气。
“驴经纪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看看驴的个头,摸摸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