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3日从首届小动物救助文化节上获悉,目前北京市流浪动物数量已超过百万,因为搬迁等原因遗弃宠物或人为虐待、残害及损害动物福利的商业行为屡见不鲜,而我国至今没有一部保护动物福利的总括性法律,对此,专家指出绝育和免疫是目前解决流浪动物这一社会问题的关键。
据了解,目前这一百万只流浪动物主要散布在全市各大公园和社区。虽然市小动物救助委员会、“流浪的天使”网站、“幸运土猫”等公益组织和丁世英老人这样的个人已全力对流浪动物进行了救助,也已在西城区什库大街的“爱民里”小区;厂桥地区的“西四北小区”、“护国寺小区”、“百米斜街小区”、“前海北沿小区”、“松树街小区”;东城区的“东土城路1号院小区”;石景山区的“鲁谷小区”进行了宣传和疫苗注射等一系列活动,但是由于流浪动物数量多,繁殖能力强,残害动物的现象无法禁止又缺乏总括性法律的保护,流浪动物这一社会问题始终无法根治。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一只猫一年生3次,一次生4到8只小猫,每年能以十几倍的速度繁殖,如此发展下去,流浪动物将对北京市民的安居、交通等构成威胁,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工作是尽快限制住流浪动物的无限繁殖。专家建议本市应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合作,深入社区捕捉流浪动物,由专业的宠物医疗机构进行统一绝育和免疫,以“戒生止杀”的方式,减少街头流浪动物的数目;政府还应建立统一的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立和健全民间流浪动物认养制度,为流浪宠物寻找新家。此外,本市还应尝试建立“社区猫”制度:将做过绝育的流浪猫统一备案,佩带标志项圈和微芯片,重新放回社区,由社区管理部门统一喂养和监护,执行控制老鼠繁殖和鼠疫的传播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