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受排斥;二是外来种携带原生病菌、寄生虫等,自身因有抗体不会生病,当地物种却会由于无抗体而被感染;三是外来物种通过对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影响当地资源环境;还有一些相对隐蔽的危险也不可小视:外来种与本地种杂交,使得本地种的基因淹没在外来种的基因中,侵蚀了物种遗传的生物多样性。
目前,物种入侵的局势在我国愈演愈烈:豚草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在西南地区大量蔓延;薇甘菊已在广东地区造成严重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每年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约在150万公顷左右;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害虫,近年来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公顷~160万公顷;10多个主要外来入侵种危害造成的损失每年约574亿元。
如何有效防治物种入侵?
专家认为,防治物种入侵,最关键的是把住引种关。对于拟引进物种一定要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和考察它的生物特性。一定要反复论证、慎之又慎。引种前,既要考虑其有利的一面,又要对其引种后的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切不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只顾眼前,不虑长远。只顾经济,不念生态。在政策或法律上,如果规定从物种引入行为中获利的人以及无意中引入外来入侵物种的人都有责任承担或部分承担控制成本费用,应该会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专家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本土生物的价值,在饲养、栽培、驯化物种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既有价值又不会给本地生态造成灾难的物种。现在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开始贩卖、饲养一些“古怪”的宠物,这些宠物中的一部分,其对生态可能的影响实在值得认真考查。对于已经造成入侵的物种,要加大治理力度,也可尝试从原产地寻找治理的方法和途径。
上图为北京海洋馆用漂白粉液杀死食人鲳。
号称"水中狼族"的食人鲳在2002年也曾作为宠物在广州、南宁、沈阳、成都等地热卖,但这一物种强大的撕咬能力和凶悍的集群作风令各地管理部门和生态专家如临大敌,食人鲳一旦进入当地水系繁殖,将为本地水生生物带来灭顶之灾,甚至威胁人类安全。
于是,全国性的开展围剿食人鲳的行动开始了。尽管各界对此做法争议颇多,很多媒体也对食人鲳表示了"人道主义"同情,但对一个具有形成巨大威胁可能的不可控物种,政府的做法绝非没有道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