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天禽流感成为不速之客,2005年夏天猪链球菌又不期而来。猪链球菌病本来是一种动物疫病,但为什么又能从动物传播给人呢?这就要从动物疫源疾病说起。医学专家说,动物疫源疾病是指各种动物携带病原体,通过自然环境传播给人类发生流行的传染性疾病。
近年来,动物疫源疾病的问题日益突出: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病正迫使人类在反思自身行为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SARS来源于一种叫果子狸的动物,而果子狸恰好是在某些地方颇受欢迎的一道野味。获取野生动物自然成为不少商贩发家致富的手段,野生动物不但纷纷被猎杀,而且人工大量繁殖饲养,岂不知这些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携带有致病菌或病毒。
另外,有些商贩为获取经济利益,不惜在食用动物身上做手脚:为使动物肉质保持外观新鲜,使用福尔马林浸泡肉类;为使动物重量增加,大量注水或注入有害物质;把腐败久置的肉类冷冻起来,依然烹饪给顾客,这些肉质极易携带各种病菌和病毒。
国际间、省际间及农贸市场等动物交易市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动物聚集,卫生条件差,一旦检疫工作出现忽视或疏漏,这种场所很容易形成动物间交叉感染病毒的“温床”。
社会上养殖场越办越多,养殖种类和数量也与日俱增,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特别是鸡、鸭、鹅、猪、牛、羊等动辄饲养数百只(头),甚至数千只(头)。养殖场的动物群居在一起,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善,通风不良,天气突变,容易给瘟疫的暴发流行提供“温床”,动物排泄出的粪便和污物进入河流或四处倾泻,严重污染环境。
人类为了开发和建设,向深山老林进军,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人为地发生巨变,野生动物四处逃窜,而野生动物携带的致病菌往往是人们不知晓或是致病性很强的,人类对它们没有任何免疫能力。
人类在改造动物基因和自然生态的同时,有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各种克隆技术频繁用于动物,例如克隆羊、克隆牛等等,克隆出的动物对于疾病是否具有免疫能力,是否更容易患上严重的疾病,不得而知。
饲养宠物之风越来越时尚,除了猫、狗之外,还养起了蜥蜴、毒蛇、豚鼠等。人类接触各类动物疾病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动物致病菌进入人体,与人类致病菌发生组合和变异的机会也自然增多。许多人畜共患疾病与饲养宠物有关,如猫抓病、疯牛病、狂犬病、弓形虫病、口蹄疫等。疯牛病的流行,就是因为人改变动物不吃同类的习性,把牛的废器官拌入牛饲料中所引起的。
人类广泛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微生物适应性增加,使各种耐药菌不断出现,目前这些抗生素对动物身上携带的许多病菌已经不起作用了。从动物繁殖历史来看,大规模饲养,很容易发生传染病,如果为了预防,无限制地用药,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则会越来越差,所需的药量越来越大,病毒突变更快。
目前虽然有很多有效的免疫接种疫苗来预防动物疫源疾病,但由于认识不足或资金短缺,预防接种工作欠缺,致使不少传染病控制不利。何况人与动物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潜规则”,不遵守规则,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不仅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可能造成社会灾难,影响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