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金琦 本报记者 张育新
“两会”声音:昨天,市人大代表余金娥提到,宠物的饲养与管理脱节已影响人们的健康,建议通过地方立法加强管理,让宠物们学点“家教”。无独有偶,记者在政协委员的提案中,也发现委员刘淑敏、韩建军等建议,对宠物实行立法管理。
宠物作为现代人与自然联结的媒介,已融入人们生活中。每个小区、楼道都能看到小狗的身影。多年对宠物实行人道的呼吁,宠物们已获得了宽容。现在,再也不会出现开车拎棒子满城打狗的景象了。
对狗实行了人道,狗们随地便溺、踩踏花草、惊扰行人,宠物伤人的事件每年都在上升,因宠物造成的邻里纠纷也越来越多。代表和委员们建议,对市民饲养宠物立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适宜人居”,让人和宠物和谐共处。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强化宠物管理,首先要放低宠物的准入门槛,让宠物们不再没户口;饲养宠物的家庭要登记备案;小区指定专区定时供宠物玩耍,对大型宠物的饲养应限制或取消;严格控制宠物数量,禁止携带宠物进入公共场所;加强征收宠物管理费;定期对所有宠物进行防疫检查,严防疾病传播;对饲养宠物的人员加强教育,不能让宠物干扰别人的生活。
其实,对“狗德”的提倡和立法管理,也是对人们文明素质的一种呼吁。狗的“家教”如何,反映的是饲养者的素质。我们在与宠物相处的过程中,不能再让宠物们代人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