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类为食的扬子鳄“食物中毒”,又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
扬子鳄曾有三种典型的栖息环境:江河水域,平原湿地,以及丘陵中的池沼地带。随着整个江南地区人口密度的迅速增长,江河流域的丰沃之地被开垦出来,原有的湿地也被改造成农田,于是目前存活的野生个体,基本都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丘陵池沼。
如何战胜“濒临灭绝”对扬子鳄的野生种群恢复工作而言,需要避免一场新的“人祸”,那就是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
作为科研单位,课题组在与地方乡镇尝试洽谈土地、水域产权或承包权问题时很困难。
王朝林说:“保护区面积433平方公里,实际上扬子鳄生存的区域仅有41公顷。现有的扬子鳄主要栖息在面积很小的池塘,保护区划定的13个保护点相互间高度隔离,绝大多数位于村庄附近,四周为农田所包围。”
保护区没有土地使用权,13个保护点的土地、水塘,均属当地村集体所有。红星水库边一块两三亩的土地在中心的要求下被恢复成湿地,王朝林说,为此研究中心每年须补偿承包此处的农户。而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这该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
保护野生扬子鳄所具有的稀有基因,究竟是谁的利益?似乎越是所有人的利益,越没有人能够担当。
“保护的主要困难,是缺少栖息地。”王朝林说,辟出专门的区域恢复湿地,是目前惟一的可行之道。
而在寸土寸金的长江中下游,在巨大的人口和粮食生产压力下,这一点谈何容易。“在安徽、浙江、江苏这些地方,哪还找得到能保存天然湿地的地方?哪里不是成片的农田、成片的开发?”
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编制了中国扬子鳄保护行动草案,准备投巨资在皖、浙、苏三省的适宜地区加强栖息地建设。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