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肉食性动物还是草食性动物,牙齿都是至关重要的。印度有名的猎人吉姆。科贝特曾经说过,损失了一颗犬牙的老虎,甚至无法再去对付一头野猪,而仅仅只能伤害家畜和人了。
老鼠的牙齿像凿子一样,非常厉害。它们的工作量超过了其他动物的牙齿,即便是用最坚韧的金属铸成的最尖锐的牙齿,做这样大量的工作后也会被磨平。好在老鼠的门牙会不断生长,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要是这类动物的牙齿接触不到坚硬的物体,就不能磨损,最后会长到惊人的长度,反而成为无用之物。老鼠的门牙每个月能长出3厘米,如果不磨损的话,到老年时就会长到70~100 厘米长。
有些蛇的牙齿能折叠起来。当它们吞食猎物时,牙齿会朝内侧倒下放平,口腔里就像没有牙齿一样光滑,能顺利地把猎物吞咽下去。如果猎物在蛇口中作垂死挣扎,拼命往外逃,这时蛇的牙齿就会竖起来,像鱼钩上的倒钩那样,使猎物不容易逃脱。
大象的食量极大,平均每天要花20小时来摄取、吞食50千克,甚至超过100 千克的食料。对于大象来说,牙齿的任务就是昼夜不停地咀嚼杂草、芦苇、果实、树叶和树枝等。要是大象像人类一样,一生只是换一次牙,是不可能胜任如此繁重的工作的。
对此,大象有着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除了前面的一对大象牙,大象上、下牙床每边各有6 个臼齿,这样上下左右共有24个臼齿。有趣的是,这24个臼齿不是一齐长出,同时使用的,而是上下左右各一个,四个一套依次长出,轮换使用。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里,上、下、左、右的牙床上,都只有一个臼齿在工作。这个牙齿磨损了,下面一个便取而代之。与其他动物相反,大象的臼齿不是由下往上长,而是由后往前长。新的臼齿从后面慢慢地露出来。
前面磨损了的臼齿就会成块地脱落,直到最后完全被新臼齿所代替。大象在60岁左右会长出最后一个臼齿,此
后就不再换牙了。
鲨鱼的牙齿也会移动。这种食肉鱼类的上下颌内侧表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牙齿。它们整整齐齐地横排成行,齿尖向后,这样猎物就很难溜之大吉了。长在前排的牙齿首当其冲,负担最重,磨损也最快。然而,它们总是在缓慢地运动,向上、下颌的边缘移动。前排磨损了的牙齿渐渐“爬”出去,倒了下去,后排牙齿便紧随其后,顶了上来。待到这排牙齿完成使命,变得残缺不全时,“身”后的牙齿又会“奋勇向前”,上前接班。长此以往,这个
“前赴后继”的换牙过程一直会持续到鲨鱼寿终正寝。
大多数动物的牙齿都长在嘴巴里。有没有牙齿“搬家”的动物呢?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鲤鱼的嘴里就没有牙齿。不过,你最好不要把手指伸进这种鱼的喉咙,因为它的牙齿长在喉咙里,那是最初的食物“加工场”。
有一种大型食肉蠕虫,体长可达半米多。这种软体动物的“牙齿”也长在咽喉处。捕食时,食肉蠕虫的咽喉会翻出来,形成一个筋肉吸管,吸管前端有四个“牙齿”——含铜量很高黑颚骨,这些颚骨的作用是咬碎食物的硬外壳。“马到成功”后,吸管会紧裹着食物重新缩回咽喉里。如果有人用手去捕捉这种蠕虫,很可能会被它咬得手指肿胀。
海龟和有些食肉鱼类的牙齿十分尖锐,是长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