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苍蝇》的电影。一个科学家作瞬间传物实验,没有成功,人出来时,思想还是人,身体已是蝇。他无法去见自己
老婆,便只好自杀了。剩下蝇足在那里抽搐。
为什么人类会厌恶昆虫?也许,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也许,是昆虫与人太不同了,又与人无休止地争夺资源?
昆虫是地球上最变化多端的动物,种类多达3000万种。这也便是虫灾恐惧的起因。人类不喜欢的“害虫”约有10000种。全世界每年有20%的农产品被害虫毁掉。在热带,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由昆虫传播的疟疾、睡眠病及其他疾病。
昆虫如今正开始大举进军城市。厨房、地毯、沙发,都有这种小东西。在全球化时代,昆虫随着发达的交通,旅行到世界各地。昆虫构成城市化新的威胁。
专家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天气倾向阴雨低湿和室内空调的广泛使用,昆虫的生活环境日益趋同,单一物种得以高速度繁殖、大范围蔓延。城市中爆发大规模虫灾的可能性大为增强。
在中国,白蚁对堤坝造成的损失每年就达8.3亿元。100 %的五星级宾馆、饭店,75%的居民家里都发现了蟑螂。此外,中国每年6000万民工潮,给沿海地区带来了“昆虫移 动潮”,使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以及辽中南都市区成为城市昆虫数量最大,繁殖最快和危害最大的地区。
另外,对昆虫的憎恶也与意识形态和对核时代的恐惧有关。在西方人那里,虫族往往影射其竞争对手,比如,前苏联人。在戈尔丁的小说《蝇王》中,蝇王,是指最邪恶的人性。
因此,对虫子的剿杀,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就越来越“残酷”,比如,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使雄性蟑螂不育,然后放回城市,让它们与雌性蟑螂交配,使雌性蟑螂不能产下后代,一代一代,就能极大减少城市中蟑螂的数量。
人与昆虫的关系很微妙事实上,昆虫与人的关系,比我们想像中更加接近。
昆虫有不少基因与人类相同。德国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乌尔希。特希瑙指出,在7亿年前,昆虫已经拥有与人类完全相似的基因演变潜力。这所大学的科学家对一个7亿年前的淡水珊瑚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具有形成像今天脊椎动物某些器官类似的基因。
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脊椎动物,比如人类,与昆虫都拥有相同的形成肠道与肛门的基因。
据《遗传与发展》报道,一项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的研究显示,昆虫控制肢体形成的基因功能与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相同。
但昆虫就是昆虫,它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不在于它与人相像。苍蝇的生存力很强。在北极,也有它们的子孙。一对苍蝇“夫妇”在每年的4月~8月的5个月中,如果生育的孩子都不死,一年内其后代可多达19000亿亿只。这样庞大的虫口,居然能自己解决温饱。要是人就不行。
如今,一些人不得不依靠昆虫生存,比如,杀虫公司的职工。北京市每年用于虫害防治方面的费用为几个亿,据预测,几年后这一数字更将达到20亿元。专业杀虫公司的业务涉及于宾馆、医院、餐饮、轮船、港口、火车、飞机、机场、仓储、食品加工、企事业、社区和家居的虫害防治咨询、虫害监测、上门杀虫服务。这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
昆虫对人的帮助还有很多,比如,从苍蝇体内可诱导产生抗癌物质。另外,把昆虫体内负责合成海藻糖的基因转入水稻,就能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把昆虫的某些基因转入人体。这会使人变成昆虫吗?
专家们说,物种并不是因为哪个基因而称其为物种。但是,如果这种基因,使人长出了六肢,长出了复眼,那又是什么呢?昆虫的本性是什么?具有昆虫本性的人,可能是一种人,或者一种新的昆虫吗?也许,如果某一天环境发生大的变化,则要求我们改变基因,像昆虫那样,到另一个世界去生存。
重视昆虫看来是有道理的。亿万年来,地球上已经有许多大型动物灭绝了,包括巨无霸恐龙,但小小的昆虫一直在统治着世界,我们应该学会与它们相处。
资料:什么是昆虫所谓昆虫,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二)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三)胸部分为3节,可能某些种类其中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