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划分:食肉目(Carnivora)
猫科(Felidae)
别 名:猞猁狲、马猞猁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食肉目
本目包括8科101属约250种动物。除南极和一些岛屿外,本科成员遍布全世界。它们是些脑子发达、行动敏捷的动物。食肉动物每只至少有四趾,每趾均有爪,第一趾不与其它余趾相对。一般年产仔1-2窝。
食肉动物中体型最小的是倭鼬(Mustela rixosa)体长仅13-18厘米,成年体重35-70克:而最大的要数阿拉斯加的棕熊,体全长3米多,体重780千克。
猫 科
本科包括有6属36种动物。猫科动物间的形态差异很大,以至动物分类学家给它们起了许多名字并使用了多种分类组合。(尽管有的动物分类学家把猫科动物定为4属,有的分为6属,但定的种数却是基本相同的,即36种。)
本科成员均是中型或大型食肉动物,头部圆,颜色短,胡须发达。躯体柔软灵活、强健有力。瞳孔能收缩。前足5趾、后足4趾,趾端有锐利的弯爪,爪可收缩。
它们都是趾行性动物,大多数均能攀缘树木。视觉、嗅觉、听觉敏锐发达。大部分是单独生活的夜行性动物。除猎豹外,它们捕捉猎物一般都采取隐藏伺候或悄悄接近然后猛扑过去的办法。
雌兽有2-4对乳头,幼兽出生时一般眼睛都是闭着,身上有毛。幼兽由母兽哺育并一直随母兽一起生活到参独立猎食为止。
猞猁
猞猁分布在北半球,生活在亚洲北部、欧洲和北美洲。在我国分布于北方各省和青藏高原。
猞猁体型似猫;四肢粗长,前腿短,后腿长,因此臂部高于肩部;尾粗短,耳端生有直立的簇毛;体背粉棕或灰棕色,背中线棕色较深,背及四肢外侧有棕褐色斑点;雄兽喉部和两颊后方生有相当长的颊毛。体长76-105厘米,尾长10-24厘米,肩高51-65厘米,体重8-15公斤,也有达32公斤的。
猞猁生境相当复杂,随产地不同,其适应的生活环境也不同。它基本上是北温带寒冷地区的产物,其体毛厚长,能耐寒,不畏风雪。栖息在森林中,很少远离树林。它的足较大便于在地中活动。一般在空木头或树根处居住。
猞猁在清晨和黄昏时特别活跃。主要靠视觉和嗅觉猎食,听觉器官也很发达。主要捕食各种野兔;还捕食各种松鼠、野鼠以及各种鸟,特别是野鸽和雉类;有时还袭击麝、狍子和小鹿;冬季也猎杀体弱或生病的驼鹿、驯鹿等大型动物。猞猁勇猛有力,行动敏捷灵活,善于攀爬,也会游泳。
猞猁晚冬交配,春天产仔,孕期约9-10周,每产1~5仔,但一般产2~3仔,幼仔出生后9-12天睁眼,2个月时断乳。约2年成熟。寿命约1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