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珍贵动物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动物中最凶猛和最强大的种类,而作为猛兽的代表,也是力量、勇猛、威严的象征。它的体态雄伟,毛色绮丽,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硬的虎须,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虎在世界上只有一种,是亚洲的特产动物。现代虎的祖先是一种叫做“中国古猫”的小型食肉类,大约是在距今300万年的更新世以后在地球上出现的,与人类的出现时间较为接近,而且可能曾与人类的祖先──蓝田人一起生活过。由于气候的变迁促进了动物群的演变、分化和迁移,虎便从发源地向亚洲西部、南部等各地逐渐扩散,向西发展的一支经蒙古、新疆和中亚直抵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南部,但没能过阿拉伯沙漠进入非洲,也没能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欧洲;向南发展的一支又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进入朝鲜半岛,受阻于朝鲜海峡,未能踏上日本列岛;另一个分支通过华北、华中和华南,进入中南半岛。到这里后,又分成两股,一股向西通过缅甸、孟加拉国,直抵印度半岛南端,另一股继续向南,沿马来西亚半岛南下,渡过狭长的马六甲海峡,登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和巴厘等岛屿。看来,如果虎若不是在征服世界的进程中遇上了强大得可怕的对手──人类,迟早有一天会统治全球的每一个森林和沼泽。因此,北自西伯利亚,南达南洋群岛,西从中亚山地,东到朝鲜半岛,都有虎的分布。由于生活地区的不同,以及个体大小、体毛的长短厚薄、毛色的深浅浓淡、条纹的多寡疏密、尾巴的粗细等形态上的一些差异,虎分化为成8个亚种,即东北虎(也叫西伯利亚虎、朝鲜虎)、华南虎(也叫中国虎)、孟加拉虎(也叫印度虎)、里海虎(也叫高加索虎)、爪哇虎、巴厘虎、苏门虎和东南亚虎(也叫印支虎)。此外,在新疆西部和南部还曾记录有新疆虎,但早已绝迹,这个亚种是否存在尚无法确定。我国境内已经确定有分布的为东北虎、华南虎、东南亚虎和孟加拉虎等4个亚种,因而是拥有虎亚种最多的国家。
东北虎在我国产于黑龙江、吉林东部海拔1000米以下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野外仅有20只左右。它是体型最大的虎,体长为180?50厘米,尾长100-50厘米,体重180-40千克。它的毛色最淡,冬季呈现乳黄色,下体胸腹部和四肢内侧的白色范围较大,身上的黑褐色条纹也较疏较淡,虎尾比较丰满,尾上的毛显得较为肥大,体毛也特别长,以适应东北的严寒气候。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一个亚种,从前广泛分布于东起浙江、福建,西至青海、四川,北自陕西秦岭,南达广东、广西等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曾经有很多的数量。50-60年代时,它被当作“害兽”,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现在仅在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等省交界的山区尚残存有不足25只。它的体型稍小,体长140-30厘米,尾长80-00厘米,体重140-10千克。体毛较短,显得贴体而平滑,虎尾也不够肥大,但毛色要比东北虎浓艳,呈桔黄色,有时还略带赤色,身上的斑纹也较黑和较宽,体侧还常出现两条上下互相连接而形成的菱形花纹,显得更为清晰美观。
孟加拉虎在我国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约有30只左右。它的体型仅次于东北虎,体长160-50厘米,尾长90-20厘米,体重150-50千克。毛色也介于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体毛又短又亮,条纹细长而清晰,虎尾则更为尖细,四肢也显得较长,躯体显得更高。
东南亚虎在我国仅见于云南南部的少数地区,数量大约为30只左右。它的体形比孟加拉虎小,体色较深。体长为130-80厘米,尾长80-90厘米,体重130-00千克。
虎常在夜晚活动,有时也在白天,以黄昏和清晨时最为活跃。行动敏捷、矫健,善于跳跃和游泳。由于虎的体型大,食量也大,所以它的占区范围也大。通常选择最适宜的地点作为主要栖息地,再由此地向四周做辐射状游击出猎,活动很有规律,每条路线都有几公里长,往返一次大约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活动范围方圆可达300-00平方公里或更大。除了雌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