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桁拖网拖虾生产已成为沿海渔区海洋捕捞的重要作业方式之一,其产值在整个海洋渔业产值中的比例年年上升。由于该项作业方式属单船底层桁杆拖网作业,其网具设计、装配、操作调整以及渔场选择等各环节的技术性都比较强,因此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拖虾生产。尤其是桁拖网作业中的调整技术是捕捞生产技术中的关键,如在生产实践中大家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同样马力的渔船、使用同规格的网具、在同一渔场生产,但网产量相差十分悬殊,最高的近千斤,低的只有十几斤甚至空网。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渔具、渔法的正确运用和调整技术有密切关系。因此,不断总结经验来改进捕捞技术,提高了桁拖网捕捞效果,克服过去生产中的不平衡性。现将对桁拖网渔具渔网调整技术与生产体会介绍如下:
一、网具规格选择及网具轻重调整
由于桁拖网作业主要捕捞栖息水层低、游动能力弱的虾,兼捕蟹、鲆鲽等鱼,因此它具有主动灵活、积极追虾、适应范围广的作业特点,而近几年来随着拖虾强度的增大,海洋环境条件变得更加复杂,为提高海上生产的安全性,渔船的吨位、马力不断增大,网具设计也需不断更新改良,完善其性能。根据上述情况和综合生产经验,我们认为选择桁拖虾网具合理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1.要尽量提高渔船功率利用率
据有关实验证明,现行拖虾网具在作业时,渔船(80马力~150马力)消耗功率占额定马力的10%以下,而拖网作业的渔船功率利用率为30%~40%。相比之下,桁拖网作业能源消耗的经济性很不好。实践证明,小马力渔船较大马力渔船作业经济合算,因此,只有增大网具规格,使网具宽度变大,曳行时扩大扫海面积,从而提高渔船功率利用率和产量。即支撑水平扩张的桁杆要加长,规格要增大。实际生产中,我们认为桁杆应采用外径110米~159米的无缝钢管,长度为渔船长度的0.9倍~1.1倍最为合适。
2.网口周长与网具长度比要合理
网具网口周长的确定主要根据桁杆长度及网口缩小系数,同时参照渔船马力,而网具长度由网口周长确定,只要网具长和网口周长比大小合理,网具曳行时既稳定平衡,又阻力小、不宜吸沙破网。目前我们认为80马力~150马力的渔船选用小网目多囊型的网具较好,其主要规格、技术参数为:网口到网囊网目变化40米~50米,网具长周比为0.07~0.10之间,网盖与全长比为0.175左右,网身与全长比0.32,网囊与全长比0.485,网囊3个~10个不等。该网具在作业过程中,滤水性能好,腹网不容易吸沙,具有良好的拖虾效果,同时虾体损伤小,完整率高。
3.正确配备、调整网具轻重
桁拖网设计中的浮沉力配备是对一般情况而言的。在不同潮汛、不同的海况时,其沉浮力都要作适当的调整。判断网具轻重是否合适,可在网具下水后看桁杆下沉是否有倾角,以及观看沉子水泥滚轮与海底摩擦程度,各个渔获品种和数量及吸沙情况。生产中网具浮沉力的配备原则是:在拖曳过程中,沉子纲能有效的惊扰虾类,但不能太重而增加网具阻力;又不能太轻而达不到惊扰虾类的效果。具体调整方法如下:(1)大小潮汛时 小潮流缓,虾类栖息在底层或沙泥表层中,活动水层范围低;大潮汛流急,虾类易起浮,活动范围较小,潮汛高。因此,大潮汛应适当增加浮力,达到提高网口、扩大扫海面积的目的。(2)不同海况时 无风浪、海水澄清,虾类常潜伏于沙底表层或缓游于底层;而刮风有浪、水质浑浊时,虾类活动频繁,常钻出河泥缓游于水域近底层或中下层。因此,此时要适当增加浮力,以达到有效捕捞的目的。(3)昼夜变化时 虾类夜趋微光,缓游于底层或下层,栖息水层比白天高,此时应比白天稍加浮力。(4)经常碰到网具吸沙破网事故时 可能在软泥地作业吊纲过长、沉子纲过重、网腹受力松弛、网衣臃肿、拖速过慢,应随机处理。(5)避免破网事故发生 系结在桁杆上的8根叉纲对应2根长度必须相等,以求受力均衡,在生产中可将两端叉纲涂上不同颜色,以便在网具下海后及时判别沉降是否正常,网具的浮沉力分布必须均衡,保持桁杆的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