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少。
4 投饲方法
按自动化程度,投饲方法一般分为人工投饲、半自动投饲和自动投饲等。人工投饲可以边投饲边观察养殖生物摄食情况,每次都可以使生物达到饱食,且能及时发现饲料浪费并迅速纠正。但该投饲方法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生产系统,并且需要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规模较大的生产系统一般采用半自动投饲,只需要管理人员定时开启投饲机械系统即可,可以解放人力,但需要合理确定每次的投饲量和投饲时间,难以保证生物达到饱食。全自动投饲则通过微机等对投饲机械系统实现全自动化控制,能完全胜任大规模的生产,但若采用定时定量的方法,则实现养殖生物饱食的难度很大。Summerfelt等利用超声波控制器检测养殖池废水排出处的饲料浪费情况,并控制自动投饲系统及时调整下一次的投饲量,在增加投饲量的同时,又可以有效控制饲料浪费。使用该超声波控制器进行投饲时,生物的生长速度高于单纯定时定量的投饲方法,但低于人工投饲,说明该超声波控制器还有发展潜力。
5 投饲频率
每天的投饲安排包括投饲次数(投饲频率)、每次投饲量和投饲时间,对饲料系数和生物的生长影响显著。一般来讲,采用少量多次投饲的饲料投入后较快被摄食,缩短了饲料在水中停留的时间,减少了饲料损失,因此其饲料系数比一次多量投饲的低。王冬武等在奥尼罗非鱼养殖试验中发现:每天投饲2~3次的饲料系数要显著低于1次的;但4次的饲料系数却高于2和3次的(这是因为罗非鱼是有胃鱼,胃中可以容纳较多的食物,反复多次投饲会使消化道内含物反射性急速移动,在未消化的情况下被排掉,降低了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从而提高了饲料系数);每天投饲4次的绝对增重比2次的要高。
在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中,投饲频率也是影响系统水质的关键因素。因为每次投饲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处理,并提供相应的氧气,否则水质将迅速恶化。增加投饲频率和延长各次时间间隔可以降低总氨氮(TAN)的峰值和提高溶氧(DO)的低谷,从而减轻对生物的压力。Phillips等发现增加投饲频率可以增加DO的日平均浓度和降低TAN的日平均浓度。TAN峰值和日平均值的降低均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生长环境,并且能为净化废水的生物滤器提供稳定的营养源,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DO低谷值和日平均浓度的提高可以减少系统需氧量,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的废水处理设施、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投产后采用的投饲频率。
生产中所能达到的投饲频率应考虑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和投饲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如采用人工观察投饲时,投饲频率过高会增加劳力需求;生产规模较大时,即使自动投饲能够满足高频率投饲,也会造成能源消耗增加。
6 结论
饲料管理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的核心,以获得最快的生长速度、最小的饲料浪费和稳定的代谢产物为目标。饲料的营养配方和每天的投饲量应以养殖生物的能量需求为依据,饲料的浪费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水质恶化、生物生长受限甚至诱发疾病等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投饲频率和投饲方法的优化能减少饲料浪费、改善水质和增加生产能力,但应符合生产规模、生产条件的实际需要。(《农机化研究》2004.1,泮进明等,浙江大学,310029)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