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子是蚶类动物的总称,它们是瓣鳃类软体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我国沿海的蚶子种类很多,分布最普遍、出产又较多的有毛蚶、泥蚶以及魁蚶等。
蚶子有两扇很厚、很坚固的贝壳。达两个贝壳都很凸,所以两个贝壳合起来差不多成圆球形,贝壳的表面长着从壳顶向腹面幅射的肋,肋间形成沟,整个壳面好像旧式瓦房屋顶的瓦垄,所以又有“瓦垄子”、“瓦楞子”、“瓦屋子”等名称。毛蚶的贝壳表面生有棕褐色毛,所以又叫毛蛤蜊。
蚶子的左右两个贝壳在背部铰合的部分很窄,呈直线形,上面生有一列小齿。小齿的形状、大小都相似。两个贝壳就是用这些小齿互相嵌合在一起的。这是蚶子的很显明的特点。如果我们在海边采到贝壳,见它的铰合部是直的,并有一列小齿,它一定是属于蚶子一类的。
蚶子的两扇贝壳在腹面可以张开或关闭,张开时足可从前方伸出来活动。蚶子怎样张开或关闭它的贝壳呢?和其他双壳类一样,在它身体里有两块强壮的肌肉,达两块肌肉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它们的两端分别固着在左、右两个贝壳的内面,当肌肉收缩时,肉柱缩短,可以把两扇贝壳拉近、拉紧,使它关闭起来。达两块肌肉叫做闭壳肌。蚶子的前、后两个闭壳肌大小差不多;有些双壳类前闭壳肌很小,后闭壳肌很大,有些则只有后闭壳肌,没有前闭壳肌。因此在分类学上有人把双壳类分为等柱类、异柱类和单柱类。按这种分法蚶子就是属于等柱类的。
蚶子的外套膜除了在背面相连以外,在腹面完全是张开的,没有进出水的孔或水管,水流从张开的外套膜边椽流入,经过鳃至背部后端流出体外。蚶子的呼吸、摄食和生殖产物的排出都靠流经体内的水流,这和共他双壳类都是一样的。
蚶子喜欢生活在内湾河口附近的软泥底质中。因为它没有水管,所以潜入泥面下的深度不大,只是在泥底的表层埋栖。有些水管发达的种类,像蛏子潜入泥面下的深度可达40一50厘米。
蚶子是雌雄异体的,它们的繁殖情形跟其它双壳类大体相似。繁殖期依地区、温度条件而不同,在北方约在7—10月,南方在8月至翌年2月。生殖腺成熟时雄性为黄白色、雌性为淡红色。卵子和精子都通过体内排出的水流排在海水中。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经过浮游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的阶段,最后变态成成体进行底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