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曾“恩宠加身”,如今却灰头土脸、踽踽而行、饥寒交迫,以墙角楼栋为家,以垃圾为食,饿急了还干些偷抢勾当。居民区几乎随处可见的流浪宠物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有人觉得它们可怜:无人管无人问;有人觉得它们讨嫌:污染环境还可能
传播疾病。
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这些“落难”者?如何使之不影响我们的城市环境?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目击流浪猫:居无定所垃圾为食
昔日当宠时被主人百般呵护,如今流落在外、风餐露宿,在港城的居民区里,这些“落难”的宠物并不少见。11月25日上午11时许,记者刚走到四马路同合里,突然从一张石凳下蹿出一只黄猫,迅速奔到附近的菜地里,一堆衰草中还有一只黑猫。另外还有两只小猫伏在杂草上,眯着眼睛,享受着日光浴。在旁边的一栋楼房前,一只低头慢走的白猫身体已经脏得不成样子。11月26日下午,白石村的长立街。一只溜着墙根走的花猫见到有人丢弃垃圾,立刻跑过去,用鼻子嗅嗅,一会儿又跑到一处乱石堆中舔食着什么,记者走近一看,发现是一滩呕吐物,发出难闻的酒馊味。进食完毕,小花猫顺着台阶跃上了小棚顶,这里零散地蹲着四只猫。在白石社区,几乎随处可见灰头土脸的流浪猫。
■市民眼中的流浪猫:既可怜又讨嫌
记者在同合里遇到了正在劈柴禾的宋大娘,提起楼前楼后的那些猫,宋大娘心疼得要命:“它们从来没有个正经的住的地方,不是呆在石头凳底下,就是在楼梯过道里、破沙发上凑合凑合。今年春天,有一只猫一次下了6只小崽子,也不知道到最后活下来没有。一些市民看它们可怜,谁家吃鱼了,吃螃蟹了,就给它们留点鱼尾、鱼骨头、螃蟹腿,其他时候,它们就只好靠自己了。”
长立街的老住户单大爷今年已经66岁了,他介绍说,小区里出现的这些猫都是没主的野猫,但是最初它们可都是有主的,只不过是主人养腻了,或者是有了新的宠物,就把它们遗弃了。这些猫房前屋后,满街溜达,四处找食吃,饿急了也会偷。单大爷提到,他曾经在屋外挂了一些香肠,结果让野猫给偷吃了。
家住毓西路的张先生提到他们院子里的猫时,语气里充满了怜悯,“现在天冷了,这些猫只好把身子缩在暖气管道下取暖,或者钻到砖堆里,也不管脏不脏,到最后白猫都变成了黑猫,真可怜。可到了春天,就是猫的发情期,它们又会整晚叫个不停,够烦人的。”
■城管谈治理:集中管理实施绝育
从记者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市民对待流浪宠物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熟视无睹、驱赶了事、爱心救助。那么,哪一种做法是最可取的呢?作为市容市貌管理部门的城管部门又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烟台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他们还未针对流浪宠物采取具体行动,主要原因是人手不足,不可能通过划片、划区,分片到人的做法,来减少流浪宠物的数量。但是,流浪宠物的存在,肯定影响到了城市环境的美观,破坏了城市卫生,同时,它们还可能袭人、偷取市民家中食物,甚至造成动物性传染病等。因此,流浪宠物的问题应该引起全体市民的关注。
一些富有爱心的市民志愿收留、照顾流浪宠物,当然值得称赞,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他们又能养多少呢?在对待流浪宠物时,居委会也应该一如既往地发挥带头作用,每位居民都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条件的社区,把流浪宠物集中起来,统一管理,或者为其提供住处,这样,志愿者身上的压力也会减轻。
不过,所有的这些还不足以治本,消除流浪宠物要从源头抓起,一是市民不能中途抛弃宠物;二是对宠物采取节育措施以防止其繁殖,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猫妈妈”金建华:
喂“野猫”一月花掉400多
当其他居民区的流浪猫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幸福一带的流浪猫是幸福的,因为它们有一位贴心的“猫妈妈”。
家住九隆街的金建华女士今年48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