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野生动物园里9条鳄鱼却忘记了“打洞”的本能,只得被饲养员抓回暖房过冬。记者了解到,由于长期生活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上海两大动物园内不少青蛙、蟾蜍、蛇、乌龟等动物的生存技巧大大退化,已不会寻找合适的环境冬眠。为此,动物园进行笼舍改造,为这些动物营造“近自然环境”,让它们恢复自然本能。
上海野生动物园鳄鱼池中有30多条扬子鳄,每到冬天,大部分鳄鱼都会在池岸边的近水处为自己打造一个巢穴冬眠。但一部分鳄鱼却让饲养员头疼,这些鳄鱼虽然冻得不敢露出水面,依然不知道挖洞,或者虽然挖了洞,却找不到洞穴入口。为了让它们安全过冬,饲养员只得在让它们吃饱喝足,积存足够的脂肪和营养后,将它们“五花大绑”地送回暖房过冬。
据悉,在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馆没有改造之前,笼舍四季恒温,生活馆内青蛙、蟾蜍、蛇类、乌龟及蜥蜴一到冬天,不但不冬眠,还到处活蹦乱跳,在野外条件下的生存技能逐渐丧失,已不可能挖洞冬眠。为了帮助动物恢复打洞等的生存本能。两大动物园都在想办法改造笼舍,上海野生动物园特地在鳄鱼池边留出淤泥河滩,方便鳄鱼打洞,今年,自然打洞冬眠的鳄鱼已比去年有所增加;在上海动物园改建后的两栖爬行馆内,瀑布、池塘、河岸、水生植物一应俱全,在人工营造的近“自然”环境中,青蛙蟾蜍近日已隐蔽起来,找到了舒适的冬眠巢穴。
野生动物园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尚未恢复本能的鳄鱼等动物,工作人员会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再训练几年,慢慢学会生存技巧。
来源:上海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