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小动物被迫失去主人的关爱,它们流浪在我们这个城市的角落,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问题。据悉,目前在上海的流浪狗数量大概是有证狗的两到三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协会、机构、志愿者加入救助小动物的行列。为了让这些可怜的小生命能与我们和谐地生存在一起,许多人默默地做着奉献。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就流浪宠物的救助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
采访对象:张毅 身份: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保护分会常务会长
张毅告诉记者,流浪宠物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绝大部分是由于主人不负责任,随意丢弃造成的。“我想在此呼吁,猫、狗与人是同样的一条生命。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请不要随意丢弃它。有些人因为拆迁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把养了七八年的狗扔掉,难道七八年的感情就这么脆弱吗。他们不愿花钱去给它们找一个新归宿,认为随手一扔很方便,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举动已经给社会、治安、环境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张毅说:“一些喜欢救助小动物的个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现在问题是有些人救助了流浪宠物,但在他们没有能力继续养下去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这些小动物放到我们协会来,而我们协会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一个有公信力的组织,他们送过来我们就必须收。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办公室只有三室两厅的房子,在这么有限的空间里是容不下这么多的小动物。但总是不断有人把小动物送过来,有人甚至直接把它们放在我们门口就走了。”“同时,来小动物保护分会领养宠物的人,有些也是非常冲动的,很多人听说要给小狗办证,就退缩了;有的人听说还要接受回访,就问‘不回访可不可以’。从我们协会的角度讲,定期回访是必须的,因为我们要确定领养人是不是狗贩子冒充的,他有没有把宠物领回后转卖掉。”
张毅认为,很多人在救助理念上存在误区。比如,有些人看到外面的野猫,他们就想办法把它们抓回来,然后送到协会来。“其实有些野猫是不适合家养的。它们流浪惯了,我们也尝试过饲养流浪野猫,但它们往往宁可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呆在笼子里。还有些人把捡到的小猫送过来,而实际上它们的老猫是在外面帮它们找食物,如果老猫回来后找不到自己的小猫会非常伤心。很多人认为看到流浪的小猫就一定要救回来,其实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是应该先观察一段时间,看是否有老猫回来。因为在老猫的照顾下,这些小猫的存活率要比我们救助的高得多。”
张毅表示:“国外相关的协会已经成立很多年了,它们有非常丰富的救助经验,而我们只是吸取一些它们的经验,然后结合我们的国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现在能做的是提倡动物节育,帮它们打疫苗、驱虫,提倡科学饲养,帮它们罗列一些正规的宠物医院和诊所。”
据张毅介绍,小动物保护分会成立两年来,已经有1000多只猫和狗通过协会被爱心人士领养。“我们给人领养的猫和狗不排除有残疾的,但肯定是健康的。”
救助需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采访对象:梦晓 身份: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人、主持人
梦晓说,那些救助流浪猫、狗的人都是一些很有爱心的人。很多的流浪动物会带有很多的陋习,甚至有很多的疾病,这是需要你付出爱心去救护的。“我认为,那些救助人不一定是要宏扬爱心,我相信做这件事情能带给他快乐。我也相信在很多地方有很多不喜欢动物的人,但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他们就缺乏爱心。有些人就是因为性格或者习惯方面的原因而拒绝与动物相处。一提到这个问题,有人就会说‘那么多的人还需要救助,你们还管动物?’我认为,这是两码事。这世界上永远有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穷困潦倒的人。如果说你连小动物都没兴趣救助,你就能救助更多人吗?”
许多西方国家在流浪宠物的管理上已经非常成熟,梦晓曾经在美国参观过遗弃宠物的收养机构,她说:“那里很干净,也没有异味,由慈善家为机构投资,还有大批的义工在那里无私地工作。收养机构的管理也非常人性化,每一个小动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有些义工会自发地过来帮忙,他们中有我们通常认为应该保持距离的有不良嗜好的人,可是在那一刻他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
梦晓认为,在我们依靠政府制定一些相关措施的同时,公众的整体爱心意识也需要提高。媒体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应该能够凝聚起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