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单身汉”现象就成为必然。
动物越珍稀,配偶越难找
在动物园中,越是珍稀的动物,越难找到合适的配偶。这是因为珍稀的野生动物不仅在国内,有些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都非常稀少。这里还包括一些已经过了繁殖期和患有疾病的个体。因此能为它们顺利配对是非常困难的,这个现象对于世界各地的动物园来说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我们这里就有一公四母5只马来熊。”吴四朝说:“这只公的马来熊已经步入老年,繁殖能力很差了。现在想要让4只母熊在发情季节成功配对就要到别的地方去寻找公熊。可是我国北方还没有别的动物园有马来熊,只有南方个别的动物园有。把熊送到那里去,不光路途遥远,容易发生意外,这些熊到了南方,由于气候和温度的不适应也很难顺利配对。甚至有些动物即使配对成功也有可能长期不交配而无法繁育后代。”
工作人员国内外全面出击,为动物牵线搭桥
事实上,眼看着动物们纷纷“孤独终老”,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也不忍心,为了能让这些动物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全国各地野生动物保护者和动物园的工作人员都在想各种办法解决动物配对难的问题。
北京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通常采取和其他动物园交换动物或者共同搞科研项目的时候为动物们“牵线拉桥”。吴四朝说,各地动物园都会想各种办法互通有无,有时甚至还把自己的动物送到国外去,促成一场“跨国婚姻”。比如国外动物园饲养的大熊猫,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都会回来求助,跟国内熊猫配对。
但是,这样的方法毕竟是一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工作。动物园的繁殖也决不是把公母放到一起那么简单,有一些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很容易繁殖,而另一些却非常困难,如鸳鸯需要在树洞中才能产卵,火烈鸟需要一定数量的种群规模才能发情,长臂猿需要有攀援条件等。对于在动物园里出生的高等社群动物,由于没有学习榜样,雄性可能不会配种,雌性可能不会哺育幼儿。
采用新的繁殖技术,提高动物的繁殖率
为了提高一些濒危物种的繁殖率,现在动物园会采用一些新的繁殖技术。比如,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在实验室中让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胚胎,再把胚胎移植到义母动物的体内,在那里发育并最后分娩。这种技术可以不用运输活体动物就可以为种群引入新的血统,只需把另一只雄性动物的精液运来即可。对于那些种群中仅有少数雌性可以怀孕的物种来说,这种方法再适合不过。1984年,美国Louiville动物园一只名叫Kelly的马生下了一只斑马,就是繁殖学家把胚胎移植技术成功地运用到了野生动物身上。
此外,就是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克隆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体细胞就够了,但克隆只是复制,无法增加遗传多样性,但可以有效保存原有的遗传物质。
吴四朝告诉记者,在这些方法中有些技术还很不成熟,有些目前还只是理论上的方法。比如冷冻精液的方法在家禽饲养中运用得比较普遍,但是对于大型猛兽来说这样的方法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难度,首先这样方法操作起来就很危险,通常工作人员都要隔着防护网进行操作。其次,精液经过冷冻后质量就会下降,注射到动物体内后很难受孕成功。所以不管现代技术有多先进,保存现有的野外种群最重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