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球体成为一对转轴,中间一对足爪按在地上作为支撑,两只前爪推动,粪球向前(应该说“向后”)滚动,这样一路上坎坎坷坷,还得对付从天而降的打劫者,好不容易把粪球运“回家”——一个深约10厘米的地洞,关好大门。现在,一切的辛劳都得到了报偿,屎壳螂开始了它激动人心的盛宴。
盛宴二字绝非夸张,目睹屎壳螂吞食者无不惊异于其饕餮吃相。法布尔写道:一只屎壳螂“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一直大嚼不停”,且情绪饱满,毫无厌倦,欢宴一直进行到整个食料块全部消失。更精彩的是在后面:屎壳螂的消化十分神速,前头不停吞嚼的同时,后头也开始排泄,排泄物是一根黑黑的小细绳。“头几口食物刚下肚,它的拔丝机就开始工作了。”这条小细绳时拉时停,但一直未断,最后的长度是近3米,其体积与屎壳螂几乎相等。
屎壳螂如此贪吃是有道理的,它们吃的是经过其它动物消化一次的残渣废料,营养有限,幸好,充足的数量弥补了质量方面的欠缺。屎壳螂的大量进食又大大提高了它们净化环境的效率,因此,法布尔称之为“及时净化垃圾的试验室”。
有时我们会以“造粪机器”来讽刺那些无所作为者,其实,绝大多数人所消耗的资源都大大超过了他可能创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可以说是欠了屎壳螂一份人情。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