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30年里,亚洲象的数目已经呈灾难性下降,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亚洲象在不久就将绝迹。目前亚洲象在世界上还生存着36000—44000只,数量最多的是印度,大约有17500—22000只。由于人们的猎捕和热带森林的砍伐,生活在各国的亚洲象的数量都在不断减少。尤其是雌兽被捕和被杀以后,幼仔得不到雌兽的抚养和照顾,也难以顺利地生长。斯里兰卡的一些具有卓见远识的动物学家有鉴于此,于197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亚洲象的“孤儿院”,先后收养了12只失去母爱的亚洲象幼仔,使它们在人类的关心下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为拯救世界上逐渐减少的亚洲象作出了贡献。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亚洲象的出生率不断下降,而它的死亡率则超过出生率的四分之一。这所奇特的“孤儿院”的建立,就成为挽救亚洲象的有力措施之一,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颂扬和支持。
目前我国亚洲象的总数大约有214—254只,其中勐腊有150—180只,景洪有50—60只,沧源有14只左右,而分布在西盟、盈江等地的已经灭绝,因此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由于象牙质地坚硬,洁白高雅,常被人们雕刻成各种贵重、精美的工艺品,也被偷猎者将其与犀角、虎皮和阿拉斯加棕熊皮等一起当作“四大珍宝”。
我国历史上曾是一个亚洲象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有一半的国土上都曾经有亚洲象的踪迹。在3000—3500年以前,亚洲象分布的北限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北阳原一带,而且河南的简称棗“豫”字,就是一个人手牵亚洲象的形态,从象、予声,即以产亚洲象而得名。当时还曾经有大禹用亚洲象耕田的传说,也有将其驯养为家畜,用作骑乘、耕作、搬运和用作战争工具的记载。甲骨文中也有很多关于亚洲象的记载,如“今夕其雨,获象”、“以象侑(佑)祖乙”等。殷商时代河南一带的气候尚较温暖,适于亚洲象的生存,在安阳就曾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和象牙饰物。以后气候转寒,亚洲象也逐渐南迁。在唐朝时,它还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直至江苏、浙江等长江流域一带。但从那时起,在人的压力下,亚洲象的分布区就开始缩小,逐渐南移。闽南的亚洲象绝灭于12—13世纪,岭南和广西的亚洲象绝灭于17世纪。
亚洲象在我国广大地区灭绝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捕杀,其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