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祖述宪
人类总是谈论幸福,追求幸福,似乎幸福从来都只属于人类。事实上绝大多数动物也能够感受幸福,只不过幸福对它们来说往往更简单也更直接。例如,对于我们的宠物,幸福就是一顿美餐,一个舒适的小窝,甚至是人类不经意的爱抚。
生理学和动物行为学早已证明,动物决不是机器,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复杂的神经系统,它们具备感知痛苦和快乐能力的生理基础。幸福与痛苦总是如影随行,如果动物表现出痛苦,那么它们的幸福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细心观察过动物的人,都会见过它们或是痛苦或是快乐的表情,特别是那些与人类相近的哺乳动物,甚至鸟类。在疼痛时它们会表现出翻滚、面部抽动、呻吟、号叫乃至哀鸣,同时企图逃避引起疼痛的外在来源,以及对可能重复出现疼痛所表现出的恐惧。而在感觉幸福时,动物们通常会比较放松,欢快和愉悦。虽然无法用语言与人类交流,但动物的表现和行为都可以反映它们情绪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主管动物基本冲动、情绪和感觉的中枢——间脑相当发达,与人类的十分相似,因此它们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机制与人类也基本相同。从进化的角度,动物对疼痛的感知可能比对幸福的感知更重要,因为疼痛可以使动物避开伤害,增加它们生存的机会。所以,哺乳动物对疼痛的感知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
动物既然和人类一样能够感受痛苦和幸福,人类就必须尽可能减少它们不必要的痛苦,使它们生活地更加幸福。世界性的关怀动物和动物福利运动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文明。尊重生命,善待动物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尊崇。人们所关心的动物已不仅仅是那些对维护生态系统有价值的野生动物或可爱的伴侣动物(宠物),而且也包括饲养场的食用动物、实验动物,乃至所有的动物。为家养动物提供适合它们习性的生活条件,保障它们的福利,在工业化国家已经家喻户晓,并有各种法律加以保证。关注动物的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全世界现在已有15000多个。如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动物发生重大的自然灾难,就会有许多动物组织伸出援助之手;一个地区的动物遭受严重虐待或杀害,就会有些组织和个人发出抗议和谴责的声音。在许多国家里,这些力量甚至会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动物产品贸易的法规中与动物福利有关的内容正在增加,在很多方面对经济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同印度的社会思想家圣雄甘地所说:“从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及其道德是否伟大与崇高。”自从1989年我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野生动物已经逐渐变成社会大众的行动。但是,动物福利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观念,需要在我国进行宣传教育,让社会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为什么要关怀动物?(小标题)
同情和怜悯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我们中国人对痛苦的关怀和恻隐之心,不逊于任何其他民族。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思想家孟子就表达了对动物被屠宰的怜悯:“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段经典名言已成为表达我们对动物同情的常见用语。
但是,关怀动物如今已经超越了这种单纯的同情和怜悯,不再是人对动物的恩赐。而是人类已经认识到,应该把动物(更准确地说是“非人类动物”)作为一个主体,平等地考虑它们的感受和利益,人道地对待它们;不虐待动物和为它们提供福利既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人类伦理或道德的诉求。过去人类中心的观点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动物只是没有感觉的机器,就像钟表一样受机械原理的支配;它们既不能享受快乐,也不会感觉痛苦。因此,动物天生注定是人类的食物和奴役的工具。19世纪以来,达尔文的进化论用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动物是人类的祖先,人类也是动物的一员,人类是由原始生物逐渐进化来的。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