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专家经解剖分析,初步查明香洲野狸岛中华白海豚因病饿而死。专家认为,该事件在中华白海豚死亡案例中比较少见,对于研究珠江口流域同类海豚的生活及种群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日下午,打捞上岸的中华白海豚尸体被运往中大珠海校区接受解剖分析,学校生物博物馆标本制作部技师王英库及其助手采取由表及里的方式查找死因。表层尸检显示,这条年龄在6岁—8岁之间的雌性中华白海豚十分瘦弱,体表没有致命伤,死亡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但躯干左侧零星分布的瘀斑说明其死前曾伴有并发症。
深层解剖到21日中午才结束。正如王英库所预料,这条中华白海豚胃部及消化道内空无一物,可以判断饥饿是造成它死亡的主因。另外,尸体肝脏发黑,其他脏器也有病变迹象,估计以前曾遭受过海洋污染。
但记者从珠海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每年3月份,珠江口海域都会进入渔汛期,海产丰富,这段时期海豚被活活饿死显然不太正常。记者将该信息反馈给王英库,他表示,中华白海豚无法进食、饥饿而死存在多种因素,其中不排除病痛的可能。
淇澳有望建基地保护中华白海豚
据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高级工程师万焕通介绍,国内目前建成或在建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共有四个,按种群规模分,依次为珠江口、厦门五缘湾、广西钦州三娘湾以及湛江(申报当中)。目前,受条件制约,各地相关保护工作仍限于巡航监测及宣传教育。
据介绍,珠江口保护区基地建设目前已进入审批阶段,初步定点为珠海淇澳岛。如果建成,它将成为国内第一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