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魏盼生)今天是第十届“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与减贫”,宣传口号是———“湿地,攸关人类的生活———失去湿地我们将无法生存”,突出体现湿地在消除贫困、提高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的巨大作用。为此,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并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汕头海岸湿地。
我市地处粤东地区韩江、榕江和练江三江出海口,湿地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湿地类型多样,有浅海水域、河口水域、沙石滩、泥滩、三角洲低积平原10个类型湿地,总面积为47891.6公顷。其中有湿地植物共268种,属国家I级保护植物2种,II级保护植物9种。位于濠江苏埃湾的10.7公顷桐花树群落,为我国红树林分布最北、面积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大面积的芦苇、水葱、茳芏、香蒲等湿地植物群落与成片的红树林群落,给成千上万的鸟类、鱼虾、蟹、贝类等提供了栖息、觅食、繁衍的生息场所。“古有杏帘招客饮,今朝湿地引水禽”。汕头是我国第三候鸟迁徙区,每年来来往往的候鸟数量达10万只以上。其中水鸟64种,占鸟类总数的51.2%。属国家I、II级重点保护的有鸢、红隼等12种,属广东省省级保护的有苍鹭、大白鹭等23种,列入中国濒危物种有5种,世界濒危物种有2种。汕头江河海域咸淡水交汇,水质肥沃,水温和盐度适宜水生动物的栖息生长,是多种鱼类和底栖动物的产卵场和繁育场。主要底栖动物有198种,其中中华白海豚、巨蜥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虎纹蛙、水獭和铅色白海豚等15种动物为II级保护动物。
我市自2001年成立了“汕头湿地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了管理站,开展了有效的湿地及其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2004年,经联合国环境署/全球基金会和南中国海周边7个国家的专家严格评审,汕头海岸湿地在7个国家43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被列为中国首个联合国环境署湿地国际示范区,经过一年来有关专家和我市相关部门的调研、论证和多次修改,形成了《中尺度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汕头海岸湿地国际示范区位于规划建设的汕头海岸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与汕头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三大经济带”等规划相衔接,面积3186.87公顷。国际示范区拟设计并实施一套完整的、跨部门管理汕头海岸湿地国际示范区的机制,改进汕头湿地的管理,并着力促进汕头市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候鸟栖息地,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产养殖排放废水和净化城市生活污染;通过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利用模式,开发生态旅游,提高城市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周边的生活环境;通过发展和实施一套湿地保护教育与增进公众意识的计划,增强市民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去年联合国环境署在泰国曼谷召开了南中国海项目第二次科学大会,该项目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受到良好评价,将进入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湿地的动植物也一样得到了重视和保护。去年我市加大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市林业局组织保护办(湿地站)和森林公安分局对全市各大市场流动摊档专门贩卖野生动植物及鸟类进行了全面清查和打击。组织打击贩运、销售、加工和养殖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的专项行动。查获非法贩卖野生蛇、野生鸟一批。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还开展“冬季行动”,加强湿地滩涂的巡查,对全市的酒楼、养殖场全面清查,有力地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