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普陀山管理局制定出台“外来物种进山评估制度”,在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率先建立外来生物准入制。此举对保持普陀山生物物种多样性、维护岛上自然生态平衡及保护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一“外来物种进山评估制度”,主要由局生态办和普陀山园林管理处负责落实。他们组织技术力量对绿化花木引进、外来生物进入开展评估,在码头和进山门设卡,一旦发现有外来物种带入便进行查验评估,如确定为有害物种,就予以暂扣,等到游客出山时请其带出,如游客遗弃则另行处理。自8月以来已查扣巴西龟282只、牛蛙90只和一批未能通过物种安全评估的其他动植物。
普陀山因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而著称于世。面积12.5平方公里的普陀山林业用地绿化率达98.3%,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2.5%,岛上有植物1270种以上,鸟类有60种,陆栖脊椎动物达103种之多,其中包括穿山甲、獐、赤腹鹰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了岛上的名寺古刹,生态环境好也是普陀山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的重要原因。
但近年来,普陀山物种结构出现了面临损害的隐患。据普陀山管理局生态办负责人介绍,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的危害性已有所显现,目前对普陀山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主要有加拿大一枝黄花、巴西龟、美国牛蛙、大瓶螺(田螺)、氏螯虾(小龙虾)等。
这些外来物种罕有天敌,且数量众多,适应和繁殖能力极强。它们大肆侵蚀生态资源,逐渐对本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严重威胁本土物种尤其是珍稀物种的生存。如外形憨厚可爱的巴西龟(又名红耳龟),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生存繁殖能力极强,一旦放生到野外,就会大量掠夺其他龟的饵料和生存空间,使本地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去年底,普陀山成立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领导小组,向入侵的外来有害物种“宣战”。通过发布通告,向进山游客、居民宣传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性和防治的必要性,并落实了清理、查处、管理责任。从今年8月以来,普陀山开展了大规模的外来有害物种集中清理专项行动,目前已铲除一枝黄花145亩,抓捕、清理巴西龟317只、牛蛙4613只、烈性毒蛇70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法规,只对已知的特定有害生物进行检疫,农业法、森林法、种子法、渔业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也未明确涉及外来生物的评估与防范。普陀山设立的“外来物种进山评估制度”在地方政府部门关于入侵物种管理规定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普陀山有关人士呼吁将巴西龟等有害入侵物种尽快纳入立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