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宠物成了一种时尚。然而,由于许多宠物主人公共意识不强,宠物撕咬行人、通夜鸣叫扰民、乱拉乱尿污染环境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传播疾病,渐成城市的一大社会公害,亟需治理和规范。
在重庆,许多公共场所都能发现宠物足迹。走进重庆市人民公园,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地面的方砖上有一些灰白色、棕黑色的污迹。公园的清洁工人告诉记者,这些污迹都是没有打扫干净的宠物粪便。清理宠物粪便是清洁工们最头痛的事,每天都有许多市民到公园里遛狗、猫等宠物,周末的时候更多。宠物的主人多数不带卫生袋,任宠物随地乱拉乱尿。公园里还有一条长达50米的“宠物街”。据公园的管理人员介绍,这条街道的经营是非法的,虽经多次整顿,但都“赶不走”。“宠物街”繁荣时,可达到100~200米,行人通过十分困难。宠物粪便摊主们都不打扫,散发出臭味,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宠物咬伤行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重庆工商大学的大四女生小李向记者反映,8月中旬,她在南坪一家餐馆吃饭,不留神踢到了一只在脚边觅食的棕色小猎犬。当时,猎犬张口就咬伤了她的左脚踝。为了安全起见,小李不得不花费100多元注射狂犬疫苗。
记者在重庆市的一些居民小区、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看到,每天的清晨、傍晚时分,部分市民便将自家的狗、猫等牵出来遛街,又不带卫生袋,宠物乱拉乱尿,恶臭熏天,令人作呕。有些宠物狗夜晚鸣叫,闹得左邻右舍苦不堪言。
据重庆市犬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市主城区有超过三成的家庭养宠物狗,宠物狗的数量至少有200万。再加上宠物猫、宠物鸟等,宠物的数量会更多。这些宠物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扰乱市民正常生活,甚至还传染疾病。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总站防疫科负责人介绍,重庆市主城区200多万宠物狗中,约一半宠物狗尚未进行免疫,处于易患病的危险状态,极易感染犬类传染病。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物逐步成为一种时尚。然而,由于部分市民的公共意识不强和管理不善,宠物成了城市一大公害。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宠物真正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快乐,也许不只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宠物主人们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更为紧要。